約翰福音「我是」系列(4):你有在主裏的豐盛生命嗎?
經文【約10:7-10】
講員:魏文俊傳道 記錄:廖凱珊姊妹
引言
究竟甚麼是在主裏的豐盛生命呢?我想,我們大多數人未必會天真得認為相信耶穌後會一帆風順、事事順利就等於豐盛生命;不過,我們總會盼望在信耶穌後,生命會有以下不再一樣的情況,例如安貧樂道,在病塌上仍能笑面迎人等。讓我先為今天的信息作一個簡單總結:透過耶穌「我是羊的門」的比喻,我們會明白在主裏豐盛生命的真正意思。世俗的豐盛生命,無定向地追逐會朽壞的東西,希望一切會為自己所用和享受,而在主裏的豐盛生命則是一種堅定的心靈力量。這種力量能夠讓我們在面對不同的艱難、困苦時,因靠着主耶穌仍然能咬緊牙關活下去。
為甚麼耶穌要稱自己是「門」
今天選用《和修本》,我們來看看約翰福音10:1-30的鋪排:v1-6是總論,約翰福音以讀者熟悉的語言,說明牧羊生活的三個特徵,從而解釋耶穌與人之間的關係。這三個特徵包括:v7-10的「門」、v11-18的「牧羊人」,以及v26-30「羊的特質」。我們會集中思想「羊的門」這比喻,這是整段經文的第一個重要比喻。耶穌四次提到「門」,包括第1-2及7,9節。而在第7和9節中,祂更兩次宣稱自己就是那唯一的「門」。「羊的門」實際上是甚麼模樣的呢?首先,羊圈的「門」是當時生活中常見,也是不同宗教常用的隱喻。在舊約聖經,神不時以牧羊人和羊比喻祂與以色列人的關係。其中較有名的,正正是剛才詩班獻詩的詩篇23篇。詩歌第一句就提到:「上主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致缺乏。」(23:1)大衛稱神是他的牧者,雖然整首詩沒有提及「羊」,但當中全部都是有關牧羊生活的用字。
接着,我們再了解一下羊圈的「門」的真實面貌。事實上,耶穌提及的「門」,與今天我們想像的門有很大分別。羊圈實際上並沒有獨立的「門」,不像我們的家或教會,有一扇門及鐵閘可以關上。因此,牧羊人本身就是「羊的門」:夜間,牧羊人跨過門口睡覺,在洞口看守羊群;日間,牧羊人帶領羊群外出放牧、喝水和休息。「羊的門」最重要的是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因此耶穌說「凡從我進來的,必得安全」(約10:9)。「安全」(will be saved)有被拯救的意思,我們在不同的聖經譯本也會看到這個意思。羊群進入洞口後,就知道受到保護,可以安全地休息。不但如此,耶穌還說羊能夠「可進出」(going in and going out)洞口。「進」和「入」有「無時無刻」和「行動自由」的意思。這種自由,是建基於在圈內有牧羊人看守洞口,羊群有安全的居所;在圈外,牧羊人會帶領羊群外出尋找水源和草地,「找到草吃」(will find pasture)。
耶穌這樣說是對比當時的法利賽人,甚至是批評當時的猶太人,因為他們是屬靈上瞎了眼,他們認不出耶穌,只能將律法規條教導人。在約翰福音第9章,法利賽人看見耶穌在安息日醫好天生瞎眼的人,卻着重耶穌犯了安息日的規條,斷定耶穌是罪人,不是從神而來的(約9:16, 24)。最後,因為那人不認同法利賽人的判斷(約9:22, 34),他們甚至將那被醫好的人趕出會堂。當時會堂是猶太人認知和敬拜神的地方,所以,將人趕出會堂代表了拒絕那人再敬拜神。因此,法利賽人只能將律法規條教導人,讓人的肉體進入聖殿,卻不能在屬靈上使人與神相遇,認識真正的聖殿就是那位道成肉身、為人捨身贖罪的生命主──耶穌基督。
耶穌說:「我來了,是要羊得生命」(約10:10)。當中的「生命」是回應約3:16中的「永生」:「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生命」一方面指主再來時永恆的生命,另一方面亦指人相信耶穌基督後,會經歷在聖靈裏重生,最後生命被更新的結果。耶穌是人生命安全感唯一的源頭,所以,從前未信主的時候,一般人都在世上營營役役,要賺足夠的金錢,從而買樓、買車、享受一切,用力以物質去抓住安全感;但信主以後,門徒得到屬天的保護,因為道成肉身的主在十字架上死,並且在死後復活,為我們預備了地方。
主動走進門經歷豐盛生命(Initiative)
我想從兩個方向去思想豐盛生命的課題,也送給大家兩個英文字。第一個字是「I」,Initiative,我們要主動走進門經歷豐盛生命。為甚麼我們有時不能經歷豐盛生命呢?其中一個原因是我們不太敢於走進耶穌這扇代表生命的門。或許是半信半疑,或許是想嘗試,但還是半信半疑;或許是曾經進入過生命的門,參加過教會聚會,在當中受過一些傷害。情形就像在餐廳點菜時,餐牌上的圖片很精美,但我們必須點餐,待侍應奉上菜餚,再吃過,才知道真實的味道。當然,餐牌上往往有一行小字:「圖片只供參考」,有時的確「有圖未必有真相」,甚至吃過後也未必會太滿意那道菜的味道。可是,主耶穌卻不是如此。祂說:「我就是門,凡從我進來的,必得安全,並且可進出,找到草吃。」(約10:9)在聖經上,祂作這應許不僅是「只供參考」,而真的是神的話語。人唯一的安全感是來自耶穌,我們必須主動走進去,才會知道,並經歷門內的安全感。
這份安全感並非地上的東西可以比擬的,但大家不要誤會,我不是說信主後就不可以置業、買車、去旅行或享受人生,而是我們不用再盲目透過追求擁有物質、地位、關係、學位、尊重、「成功」,從而取得安全感;反之,我們相信耶穌就是那唯一的門,只要相信祂的保護,並帶領我們認識真理,就能夠得到足夠的安全感。你是否未曾進入過這門?或許是聽過信主的美好,卻還未有勇氣進入門內,只在門外徘徊?主耶穌是唯一通往安全的門,假如你是慕道的朋友,我邀請你進入這扇門。
我們要活出從主得來的豐盛生命(Abundant)
第二個字是「A」,「Abundant」,我們需要活出從主而得來的豐盛生命。貪婪是人的罪性,有時得到了一件東西,就想再獲得另一件。人都得隴望蜀,總認為別人所擁有的比自己的好。即使是已獲得豐盛生命的基督徒,有時也會想擁有其他東西。許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救恩、豐盛生命並不足夠。當信主一段時間,在初信的熱情減退後,我們可能會在祈禱裏問耶穌:「為甚麼不給我那個呢?」那個,可能是伴侶、理想職業、金錢、地位、健康、時間……漸漸地,我們在不知不覺間會以一些東西取代了豐盛生命,以至忽略了豐盛生命的本質。
耶穌說了「要羊得生命」後,接着說:「並且得的更豐盛」。進入門後,耶穌說生命會比以往更豐盛。「豐盛」是指物質以外,超越財富、健康、生活條件,甚至死亡等環境的靈性豐盛、心靈力量。我們都希望有一張清單,告訴我們當做到甚麼後才算是成功。所以,我們實在不難明白法利賽人為何要守規條,因為清單能使事情變得「具體」,讓人安心、使人有把握!可是,其代價卻是認不出耶穌是神,例如認為在安息日醫病的耶穌是罪人(約9:24)、是被鬼附的(約10:20-21)。我們必須認清:豐盛的生命不等於一星期七天都參加教會聚會、裝備訓練或每年參加一次短宣,比賽入球後,展示印有「屬於耶穌」(I belong to Jesus)的球衣,或者在得獎致辭時將榮耀歸於主。豐盛生命是一種堅定的心靈力量,讓我們的生命能夠細水長流地面對不同的情況,即「在不安恐懼下的平安」、「面對任何逆境而無所畏懼的喜樂」和「滿懷信心地忍受困苦的能力」等等。
在中三的那一年,我被班主任挑選在早會上短講五分鐘,卻因忘詞而當場出醜。這件事讓我留下了陰影,好一段時間不敢當眾演講(今天的講道雖不至於令我失眠,但在心底裏,我也頗為擔心)。後來,神藉着聖靈一步一步陶造我的生命,並讓我堅壯起來,以至能夠盛載以往的恐懼和不安。於是,我就學習在不安恐懼下,慢慢經歷靠着從主得來的平安。我想說的是,這種從主而來的靈性豐盛、心靈力量正正是豐盛生命的本質,而這種力量使我們認清自己作為人的罪性、本相,也讓我們明白耶穌是我們生命的領航員,祂在生活任何範疇中都會餵養我們,讓我們的屬靈生命成長。
結語
教會這三年的主題是「敬畏上主:扎根聖言,傳揚福音,活出使命」,而今年的重點是「傳揚福音」。要將福音傳開,除了具體起來去傳講,自己能夠擁有並活出豐盛的生命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假如我們「只講不做」,那麼未信的親友也不會感受到信主後真的會有豐盛生命。
今年傳道部分別與青少部和耆壯部合辦了奮興會,目的就是希望先喚醒弟兄姊妹的屬靈生命。因為我們深信有生命力的傳講福音,才有說服力,並教人相信。大使命的確告訴我們每個基督徒都有責任將福音傳開,但是在實踐教會主題「傳揚福音」、參加一些傳福音活動以先,讓我們先回歸基本步:「I」(Initiative),主動走進羊的門經歷;「A」(Abundant),活出在主裏的豐盛生命,讓人真切地知道,並且感受到從主而來的豐盛生命是何等真實。假如將這兩個英文字母對調一下,就會變成「AI」,是的,就是「在主裏豐盛生命的AI」!弟兄姊妹,如果我們要讓豐盛生命從裏面流露出來,便要主動進入羊的門,經歷神豐盛的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