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講道訊息

約翰福音神蹟系列(6):渴望看見

經文【約9:1-41】

講員:陳沛偉牧師                  記錄:李卓維弟兄

引言

約翰福音的第六個神蹟是耶穌醫治一個生來瞎眼的人,當中對「看見」與「看不見」有很弔詭的描述,究竟是「誰看見」,「誰看不見」呢?看見的,又「看見甚麼」呢?瞎子得醫治的神跡,與之前的第8章有密切的關係,呼應黑暗與光明的主題。瞎子以前一直活在黑暗之中,現在得醫治,能夠看見光了!耶穌在第5節說:「我在世上的時候,是世上的光」,呼應祂在之前8:12的宣告:「我是世上的光。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必要得見生命的光。」可惜,一些人雖然眼目健康,卻看不見真光,活在屬靈的黑暗之中。

一、苦難的困惑

這個神跡的記載首先要處理門徒提出的一個問題──「拉比,這人是生來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約9:2)在當時的文化,疾病與罪有很密切的關係,一般認為疾病是犯罪的後果或懲罰,究竟誰要對這瞎子的不幸負責呢?其實這個觀念也頗為普遍,人在面對不幸的事情時,總帶着很多問號甚至自責──是否我做錯了甚麼事,因此神的震怒落在我或我所愛的人身上呢?當瞎子聽見門徒問耶穌這問題的時候,相信他也很想知道答案。耶穌這樣回答:「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約9:3)對於是否當事人或他的家人犯了罪的問題,耶穌很清楚的說明與這個瞎子的情況無關。當然有一些不幸的情況可能是與罪有關,就好像之前第5章那病了38年的癱子,耶穌在治好他之後警告他不要再犯罪。耶穌這裏的回答很清楚,並不是每一個不幸都與犯了罪有直接的關係。

耶穌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這是甚麼意思呢?這當然不是說神刻意令這人生來瞎眼,以致神可以顯出祂的榮耀。這樣的說法很殘酷,與神的美善和慈愛格格不入。事實是,人在苦難和不幸中,若願意投靠神,神的作為往往能夠扭轉整個局面。在瞎子這個記載,神是把黑暗變為光明,讓瞎子能看見,不單是肉身的看見,更是屬靈的看見。有些聖經學者解釋這一節時,按照希臘文不同語法的可能性,將「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這句與第4節連接,換言之,耶穌整句要說的是:「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他的父母犯了罪。但為了在他身上彰顯神的作為來,就必須趁着白日,做那差我來者的工。」意思是為了要彰顯神的作為,就必須抓緊機會作神的工。「顯出神的作為」不是不幸事情的目的,而是在不幸中可以有的正面結果(若人願意仰賴神)。不幸的事情之所以發生,確實有時我們不容易有答案──為何會生病;為何會發生意外;為何會發生令人傷心難過的事情等等。當然,在每一個的苦難中有值得檢討甚至回轉的地方,但不要將所有的重擔和責任都放在自己的肩頭上(是否我做錯了,做得不好),也不要懷疑神的美善。人在不幸中已經夠苦了,不要令自己苦上加苦。捉緊神的手,讓神醫治並更新你的目光,定會看見出路和神的作為。主耶穌說:「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約16:33)現在或許不明白,所知的有限,但到那日就全知道了(林前13:12)。

二、信靠順服中得醫治

耶穌醫治這瞎子的方法很特別,在其他記述,耶穌一般都是一說痊癒就痊癒,好像瞎子巴底買得看見、癱子能起來行走等,甚至在第4章醫好大臣的兒子,更是不需要去到當中就可以把他治好。這次耶穌把唾沫吐在地上與泥混合,抹在瞎子的眼上,並吩咐瞎子前往西羅亞池子去洗。整個過程很特別,甚至有點不可思議。西羅亞池在耶路撒冷下城區的南邊,距離聖殿山約700米,一般人輕鬆的走路大概需要10分鐘,但瞎眼的人要跌跌碰碰,就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經文記載瞎子沒有任何猶疑就去了。「西羅亞」翻出來是「奉差遣」,相信在這裏有特別的意思──耶穌基督奉差來到世上成就救恩;這個瞎子憑信心單純地奉耶穌的差遣得蒙醫治。弟兄姊妹,我們在困境中仍願意奉差遣,按神的旨意而行嗎?雖然不幸的情況有時很難熬,但謹記不要在你最需要神的時候離開神,拒絕神,掙開神的手。一步一步的跟隨,按着祂的引導過每一天,你的心靈會在不覺間得着醫治。
 
三、勇敢的見證與認信

瞎子蒙醫治之後,不同人物跟瞎子的對話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和提醒。當鄰舍看見他得痊癒並且不再坐着討飯時,他們感到難以置信,不能肯定他的身份,眾人議論紛紛,有人說:是他;有人說不是,只是像他,瞎子自己回答:「是我」(約9:8-9),這真是一個有力的見證!其實他大可趁這機會掩藏過往不光彩的身世,從此「重新做人」,但他卻勇於站出來見證主耶穌的作為。弟兄姊妹,信仰的見證不是告訴別人我們現在有多好,乃是神如何改變我們的生命,將原先活在黑暗的我們拯救出來,看見生命的光,得着新生。「是我」是毫不含糊的宣認,有力的見證,你也願意如此與人分享神在你身上的作為嗎?

見過真光,活出新生的人,會有不一樣的勇氣。經文接着用了頗長的篇幅記載這位已經痊癒的瞎子如何勇敢面對法利賽人的盤問。與之前耶穌醫好病了38年的人一樣,這醫治記述的張力同樣來自安息日。法利賽人問瞎子是怎麼得看見的,瞎子就將耶穌醫治他的過程告訴他們。但法利賽人所關心的,是有沒有遵守安息日(律法的規條),而不是瞎子的痊癒(人生命的需要)。再者,他們對瞎子的盤問也是不懷好意的。法利賽人一向敵視耶穌,他們期望瞎子給予一個負面的答案,以致可以進一步詆毀、逼迫耶穌。但瞎子的答案卻相反:「祂是個先知!」(約9:17)大家猜猜瞎子是否知道法利賽人心中所懷的意念?我相信是知道的,瞎子雖然看不見,但思路十分清晰。他就是不肯就範,不願意詆毀他的恩人。「先知」是神的代言人,是一個極神聖的身份,相信這回答必氣得這班法利賽人面紅耳熱。

於是,法利賽人唯有把矛頭轉向這瞎子的父母,希望能從他父母口中推翻耶穌的作為(約9:18-21)。這瞎子的父母洞悉這查問是不懷好意的(正常的回應應該是恭賀),也明白如果認同耶穌基督的話,後果就是被趕出會堂,失去一切的社區關係和福利,後果堪虞。想到種種代價,父母選擇迴避問題,與兒子劃清界線。父母明哲保身,瞎子此刻就只能夠自己來面對。於是法利賽人第二次叫瞎子來,再次盤問他,看看他會否退縮就範(約9:24-27)。瞎子不知有從哪裏來的勇氣,不單沒有就範,更再次尖銳地駁斥法利賽人:「他開了我的眼睛,你們竟不知道他從哪裏來,這真是奇怪!我們知道神不聽罪人,惟有敬奉神、遵行他旨意的,神才聽他。從創世以來,未曾聽見有人把生來是瞎子的眼睛開了。這人若不是從神來的,甚麼也不能做。」(約9:30-33)這是一個很大的反差,一群有權勢的法利賽人,竟然被一個不久之前還在討飯的瞎子駁斥得到無言以對。瞎眼的人竟能有條理地回答問題,甚至為這些宗教領袖上了一課神學課!瞎子的勇氣來自他很深刻的蒙拯救經歷:「他是個罪人不是,我不知道;有一件事我知道,從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見了。」(約9:25)曾活在黑暗幾十年,如今看見真光,這份生命的改變是無可推諉的,也是不能不說出來的。因此,瞎子儘管面對着龐大的壓力,甚至家人與他劃清界線,仍有不妥協的勇氣。

弟兄姊妹,在我們生活裏或許也會面對這樣的處境,若要高舉主耶穌的名,便得付上代價,甚至會被排斥,好像瞎子被趕出會堂一樣。當我們猶疑膽怯的時候,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甚麼是真正重要的呢?我們渴望看見的是甚麼呢?是神的榮耀?是真光?還是五光十色的東西呢?

四、屬靈的看見

最後,耶穌與瞎子的對話帶出整個神跡記載最重要的主題──屬靈的看見與屬靈的瞎眼(約9:35-38)。耶穌之後與蒙醫治的瞎子再相遇,相信是耶穌刻意的安排,要進一步堅固他的信心和開啟他屬靈的眼睛。事實上,瞎子對耶穌的認識也正一步一步地加深,由當初只知道耶穌的名字(約9:11),到稱祂為先知(約9:17),最後宣認耶穌就是神的兒子(約9:38)。這也是每一位真正願意信靠耶穌的人所能經歷的──在生命中對主每一份信靠、每一份遵從之中,都會更深的認識神。痊癒了的瞎子雖然因為見證基督而被趕出了會堂,好像失去了很重要的倚靠,但同時他卻進入了與主耶穌深入的關係之中,這是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奪去的。「主啊,我信!」這認信正正呼應約翰福音的主旨──「但記這些事,是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約20:31)這也是給我們的呼籲!

這段經文最後以一個弔詭的反差作為結束,是一個很震撼的高潮(約9:39-41)──原先不能看見的,現在可以看見;原先能看見的,卻反瞎了眼;原先審判瞎子和耶穌的法利賽人,如今卻被審判。法利賽人一直以為自己能看見、洞悉一切,卻原來是瞎眼的!法利賽人因着自義拒絕耶穌、拒絕了世界的真光,活在黑暗中卻不自知,比瞎子更可憐。我們當謙卑主前,檢視有否法利賽人的影子!

結語

弟兄姊妹,我們是看見的,還是看不見的呢?我們的心靈被常甚麼佔據呢?我們渴望屬靈的看見嗎?回望人生,也許有一些令我們感到遺憾的事情。讓我們仰賴、順從主耶穌的差遣,讓祂醫治我們,更新我們的目光,以致我們的經歷能彰顯神的榮耀。當我們思想教會的層面,回望過去、展望將來,我們渴望看見一幅怎樣的圖畫呢?在我們當中有很多美麗的信心故事,我看見主就在我們當中;我看見神的家將要時刻被讚美、感恩和禱告的聲音充滿!讓我們都一同渴望這屬靈的看見,一同努力,彼此同心,讓神的榮耀與復興的作為大大彰顯!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