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心──城浸家的八十五後的心靈更新
經文【羅12:1-2】
講員:曹偉彤牧師 記錄:羅慕琳姊妹
引言
城浸一向注重「門徒訓練」、「關懷佈道」、「教導牧養」,其根基是「聖徒相通、恩典傳承」。去年是85周年堂慶,我們的願景是:「城浸是一個聖徒相通的教會」,而聖徒相通的城浸必須是「心意更新而變化」的教會。今天,讓我們了解一下浸信會的靈性故事,然後在這基礎之上,一起展望城浸家的第86年。
浸信會的靈性故事
浸信會的靈性傳統源自清教徒,是心靈的宗教信仰,看重心靈的改變。自17世紀開始,清教徒就渴望以內心的宗教改變社會,這體現於日常生活的見證及行為上的改變。基督徒會一起敬拜、守望、禁食、讀經、聽道、行道、虔守主餐、賙濟貧窮。清教徒很喜歡希伯來書(尤其是第12章),儘管他們極渴慕天堂,但仍關注這個世界,矢志在地上實踐天堂的生活。約翰·本仁(John Bunyan)是浸信會的祖宗,他在《天路歷程》和《豐盛恩典》中,提及早期的教會人士在前往天上耶路撒冷的過程中以禱告對抗罪惡。祈禱是浸信會靈性的核心,本仁拒絕固定的祈禱模式(特別是《公禱書》的內容),他認為祈禱是心靈的事,而「信心必須是自由的,真正的順服必須是自願的。」雖然本仁強調心靈的虔誠,但他認為基督徒必須有聖潔生活的見證及社會關懷。弟兄姊妹,我們能否在城浸家看到這些屬靈承傳呢?
信徒的「心意更新而變化」
在羅馬書12:1-2,保羅闡述了他勸誡信徒的基礎是「神的慈悲」,神有施憐憫的主權,因此他發出「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的呼籲。「身體」可以是指個人或整間教會,而「活祭」是生命的祭,因此與人的生活方式有關。從歷代先知的見證可以看到,活祭是心靈的改變,亦是關乎社會公義的委身。保羅指這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而「理所當然」(logikos)可以翻譯為真實而正確、合情合理、符合理性及靈性,亦有一種深思熟慮和周詳的意思。保羅認為這才是真實而正確的敬拜。「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心意是智力的感知、思考的方式和結果,更是心靈辨識的能力。保羅提醒不要被世界的思維方式所影響,要在福音的亮光下持續的更新。這更新是聖靈的工作,由內心開始產生透徹的生命的變化,以致最終能夠辨識神的旨意。所謂「辨識」就是在一片混亂、讓人失望的環境下,超越這世界的規範和價值觀,堅持尋求神的心意並以此作為處世的準則──這便是順服。
歌羅西書進一步闡釋相關教導。保羅警告歌羅西教會要常常尋求上面的事,要像耶穌基督一樣生活。「所以,要治死你們在地上的肢體,就如淫亂、污穢、邪情、惡慾,和貪婪(貪婪就與拜偶像一樣)。因這些事,神的忿怒必臨到那悖逆之子。當你們在這些事中活着的時候,也曾這樣行過。但現在你們要棄絕這一切的事,以及惱恨、忿怒、惡毒、毀謗,並口中污穢的言語。不要彼此說謊;因你們已經脫去舊人和舊人的行為,穿上了新人。這新人在知識上漸漸更新,正如造他主的形像。」(西3:5-10)「你們既是神的選民,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恩慈、謙虛、溫柔、忍耐的心。」(西3:12)從保羅的教導中,可以看見「心意更新而變化」 的新生命是何等的根本、何等的徹底!
城浸的「心意更新而變化」
85載過後,城浸是否仍持守徹底跟隨耶穌基督的心?有沒有專心察驗神的純全可喜悅的旨意,並且繼續獻上屬靈的活祭?請謹記,我們必須繼續依聖靈而生,依聖靈而活。新年伊始,我們求新心,求聖靈在三方面更新我們的心靈:
1)不要效法這個世界的模式
我們要撫心自問,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很容易被世界的價值觀影響,在有意無意間以屬世的方式過活,甚至跟世人一樣的貪婪,以致為自己帶來很多有形或無形的偶像,並以之取代了神?保羅勸我們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不要被屬世的價值觀所同化,我們的心、城浸家的心都要下定決心,不要效法這個世界。
2)心意和思想要經歷更新而變化
心意更新並不是人用意志就能做到的,因為這是神的工作、聖靈的工作。當一個人能夠晝夜思想神的話語時,他的心就會因此被神所改變。神的話語能夠塑造我們,聖靈的活水能夠滴穿我們的「石心」,讓它變得柔軟,成為一顆新心。聖經就是神的話語,而讀聖經不單要用頭腦去讀,更要用心去讀,並求聖靈幫助我們去領受,因為神是能夠滋養及改變我們生命的活水泉源。教會是一個讓我們心意更新而變化的重要地方,我們可以一起敬拜神、讀經、聽道、行道,互相學習,彼此相愛。事實上,在講壇上宣講神話語的牧者也會因着要預備、分享信息而有所得着,經歷心意更新而變化。弟兄姊妹,假如我們的心要被神所改變,便要好好的追求神的話語。
3)辨識「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神的旨意往往不易理解,其關鍵在於我們有沒有依聖靈而活。我們有沒有熱切的相信神、順服神,因着重視神而努力去明白神的旨意,並以此作為人生目標?當我們知道神的旨意後,無論遇上多大的艱難,祂也會賜下足夠的能力。可惜,我們有時候會用了世界的手段去處事,這跟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第5章的教導是完全不同的,祂要求我們不要再根據現今世界的價值觀行事,而是要按神的旨意、標準去作判斷,如此,我們的生命便會大大得力。當彼得認定耶穌是彌賽亞,以為自己能成為神國中重要的人物時,耶穌卻告訴他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棄絕、被殺,三天後復活。彼得反對,耶穌卻指彼得只體貼人的意思,責備他沒有按神的方式去思考及行事(太16:21-23)。耶穌基督決定順服神的旨意,沒有順服自己作為人的願望,因為順服神就是祂的終生目標。弟兄姊妹,我們也要效法耶穌,努力辨識神的旨意。
結語
浸信會信仰是心靈的宗教信仰,着重心靈的改變,我們有責任將之傳承下去。在新一年,求神賜我們一顆新的心,不斷的心意更新而變化。我們依聖靈而生、依聖靈而活,這就是我們的根基。城浸是一間注重「門徒訓練」、「關懷佈道」、「教導牧養」的教會;城浸是一個家,也是一個聖徒相通、恩典傳承的群體,就讓我們歡喜快樂地踏進第86年的屬靈旅程,在靈裏自由地禱告,心意更新,獻呈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