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預備了,你知道嗎?
經文【約6:1-15】
講員:梁明財牧師 記錄:羅慕琳姊妹
引言
「五餅二魚」的神蹟在四福音書均有記載,但約翰福音的角度則稍有不同。根據其他福音書的記載,耶穌原想和十二門徒進行一個「十三人的退修會」,誰知竟變成「五千人的培靈會」!而約翰福音則有其特色的敍述:一、群眾跟隨耶穌的目的;二、是耶穌給門徒的「試驗」;三、一個孩童的「純真」(其他福音書並沒有提及當時有一個小朋友);四、耶穌「就分給那坐着的人」(按約翰福音的記載,像是耶穌直接把餅分給坐着的眾人,見約6:11,而在馬可福音則是耶穌把餅遞給門徒,再由他們分出去,見可6:41)。
神早有預備,因為神知道
約翰福音有一個很重要的信息,讓我們認識到縱然門徒好像知道「很多」,但其實是十分「有限」,因此我們要在神面前心存謙卑。神知道人的心,這些人蜂擁來到耶穌面前,是因為他們曾經聽過或看過耶穌所行的神蹟。當群眾經歷「五餅二魚」的神蹟後,他們更認定耶穌就是舊約預言裏如摩西一樣的先知,將要成為猶太人的王,帶領他們脫離當時羅馬政府的壓制、重建以色列國。耶穌知道人的心、人的動機,人實在不能在神面前隱瞞。因此,我們必須學習每天檢視自己的心,以及行事為人的動機。
6:5-7是耶穌給門徒的訓練,想讓他們在「知道」這課題上有好的學習及成長。耶穌出了一道題目:「我們從哪裏買餅叫這些人吃呢?」(約6:5)請注意!耶穌問的是「哪裏」,意味了答案是一個「地方」,而腓力的回答卻與銀子有關!「知道」可以是「看見」或「認識」,門徒可能也知道人需要食物,但他們的認識是「數字」(二十兩銀、二百兩銀……),其實「哪裏」不單是指地方,更指向來源、源頭。換言之,耶穌是在問,要從哪裏找到食物的源頭,而不是叫門徒統計人數或商量找銀子及如何採購糧食,以便滿足群眾。這是我們一般人都會有的想法:「見步行步」,或者當計算後發現做不到便不去做,因此門徒才會反問耶穌該怎麼辦。很多時候,人只會着眼於數字、着眼於自己的有限,而這段經文中相對的人物就是那孩童,他的回應很單純,他不太精於計算,當聽到耶穌需要食物,就把自己所有的都獻給耶穌(即使只有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人所知的十分有限,約翰福音第1章提到腓力很想帶拿但業認識耶穌,但拿但業認定耶穌是來自拿撒勒這個貧窮、鄉下的地方,因此耶穌不會是甚麼偉人。當耶穌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他心裏是沒有詭詐的。」(1:47)拿但業才知道耶穌早已認識他,並且是完全的知道、完全的認識,拿但業這才知道自己的有限、愚蠢及無知,所以他改稱耶穌為神的兒子、是以色列的王。
「見步行步」與「行步見步」
當安得烈帶着五餅二魚來到耶穌面前時(約6:8-9),他心中同樣充滿計算。其他福音書記載,門徒建議不如讓群眾散去,各自覓食。在我們的人生中,有時是「見步行步」,甚至「見步卻步」──當經過計算並發現不可行後,便會放棄行動,這是無可厚非的。聖經裏有一個人物的經歷很值得我們借鏡。教會的「樂享聖言」正在看創世記,在12:4,神叫亞伯蘭「去」,他便照着耶和華的吩咐去了。在亞伯拉罕的一生中,「去」就是他的特點,即使他並不知道要去的是怎樣的地方,但只要是神的吩咐就起行。亞伯拉罕沒有計算要帶多少糧食,只要領受神的吩咐就「去」,我形容這是「行步見步」,他不計算太多,也沒搜集很多資料或做研究便起行,當他邁出第一步就看到第二步,然後繼續的走下去。其中一個「行步見步」的高峰是在創世記第22章,神叫亞伯拉罕帶着獨生兒子以撒去一個地方,並把他獻上。亞伯拉罕不知道神的安排,但神叫他去他就去,行了第一步才看到下一步。
耶穌要給門徒的訓練也是一樣。耶穌問他們要在「哪裏」才能找到食物,是提醒他們要去找一個豐富的「源頭」,而這源頭是恩典,來自那萬有的供應者,亦即我們的創造主。所以,當耶穌向腓力發問時,就是提醒他要對準源頭、對準那萬有的供應者,如此才能有源源不絕的供應,否則就會漫無目的「行步」。另一方面,「行步見步」不是指不作任何準備或計劃,而是因為我們已連於神,祂知道、祂看見,祂完全明白我們將要遇到的境遇,以及該走一條怎樣的道路,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順服,聽從神的吩咐。剛才說到亞伯拉罕獻以撒,最終天使出手制止,並吩咐他以藏在小樹中的公羊代為獻祭。「亞伯拉罕給那地方起名叫『耶和華以勒』,直到今日人還說:『在耶和華的山上必有預備。』」(創22:14)「預備」,在希伯來文亦解作「看見」,神預備,因為神看見!因此,我們要對準源頭,經歷神的預備,相信神看見,必會看顧着我們。
在美國,有一位瞎眼的小女孩瑪莉,有一天,她跟爸爸在前園歇息,她的叔叔想跟她開玩笑,於是靜悄悄地走到她附近,從她爸爸手中奪過這個小女孩,然後抱着她發足狂奔。豈料,她竟然完全沒有預期中的驚慌。於是,叔叔停下來問她為甚麼會那麼平靜。瑪莉回答說,雖然自己看不見,但她爸爸完全看見,既然爸爸那麼放心,沒有追趕也沒有大喊,那麼自己肯定不會遇見危險,因此根本不需要害怕!瑪莉很清楚的對準她爸爸,知道爸爸必看顧着她,並為她做最好的安排。是的,這也是我們所需要經歷的!就像亞伯拉罕一樣,即使我們只看到事情的一小部分,但神一直定睛的看着。所以,我們只要對準神,對準那位萬有的供應者、恩典的源頭,就可以大大的放心。在人生中,「見步行步」及「行步見步」都會同時出現,我們要認識自己不能完全明白或掌握所有事情,有些人做事謹慎,總在行事前估算成功率才有所行動,我們必須知道人所知、所看的十分有限,但天父卻看得通透。因此,當我們正確地、專心地對準神,就可以「行步見步」。雖然現實生活中我們也需要「見步行步」,但我們更要學習「行步見步」,對準神,相信神的「看見、預備」,就放心把要走的路交給祂。
數算恩典,成為見證
至此,我們不禁要問,為甚麼約翰要記載耶穌分餅給群眾呢?其實重點是要凸顯耶穌才是那一切供應的源頭,並且提醒我們要與這源頭結連,如此才能經歷源源不絕的恩典。約翰福音中有7個「我是……」,其中「我就是生命的糧」是延伸「五餅二魚」的神蹟。耶穌是一位好牧羊人,祂來是為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所以,這個信仰的考驗既是給門徒亦是給我們的,以致我們都能經歷那源源不絕、人人都有足夠的供應(雖然每人的需求不一樣,但都能得飽足)。我們要信靠掌管萬有的主,才可以超越人的有限,縱然人知道的很少,但神可以超越這些有限,使我們能與不同的人一起經歷神的恩典。當群眾吃飽後剩下了十二個籃子,這是一個「記號」(sign),提醒我們要數算神的恩典。當我們願意被神帶領、「行步見步」、經歷神的恩典時,更加要記得數算神的恩典,讓它能成為見證、成為祝福更多人的恩典。
大家有甚麼新年願望?也許大家都希望源源不絕的「有」,希望有多一點是有福的,但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有盼望」,可以去到神的面前,與恩典的源頭結連,得到源源不絕的福氣和恩典。作為基督徒是蒙福的,當中的盼望現在既有,將來在永恆中也必定擁有,因此我們必須常常數算主恩。「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只有神藉着聖靈向我們顯明了,因為聖靈參透萬事,就是神深奧的事也參透了。除了在人裏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像這樣,除了神的靈,也沒有人知道神的事。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林前2:9-12)縱使我們可能沒有看見、沒有聽見、甚至沒有想過,但神的確已為愛祂的人作好預備。我們知道的真的很少,但因神已看見、祂已預備,所以耶穌在離開世界時賜下聖靈,幫助我們看見和明白,這就是神的恩典。讓我們帶着謙卑的心仰望神,藉着聖靈讓我們更多看見和認識、多經歷神的恩典,因為「耶和華以勒」,祂必有最好的預備!
結語
當再思考「五餅二魚」這個大家都十分熟悉的神蹟時,希望大家可以從三個向度去思考:一、神是全知的,人知道多少呢?我們必須謙卑、信靠神;二、與主結連,必不致缺乏,我們要常在主裏面;三、神已預備,但你是否已預備好呢?神願意讓我們經歷祂的豐盛,藉着聖靈,我們可以更多知道祂的作為,對準這位恩典的源頭。新的一年,祝大家新年進步,「信靠主,行一步,見一步」,經歷「恩典為年歲冠冕,路徑都滴下脂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