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念的,我明白嗎?
講員:陳淳傳道 記錄:羅慕琳姊妹
經文【賽52:13-53:12】
引言
今天我們一同思想以賽亞書的第4首「僕人之歌」──受苦的彌賽亞。至於講題,則出自使徒行傳裏執事腓利向埃塞俄比亞太監的發問:「……你所念的,你明白嗎?……」(徒8:27-31),當日太監在車上所讀的正是第4首僕人之歌。
埃賽俄比亞太監是誰
有解經者認為他擁有猶太人的血統,估計是示巴女王與所羅門時代中猶太人與外邦人通婚的後代──非純正的猶太人。然而,有更多的解經家認為他只是外邦人中的敬虔人,就像百夫長哥尼流(參徒10章),他們雖然景仰猶太人的一神信仰,卻不符合歸入猶太教的條件。我認為兩者皆有可能,不是非此即彼。因為使徒行傳第8章記載了福音從撒馬利亞(不純正的猶太人)傳至凱撒利亞(外邦人)這個里程碑,所以,作為兩者代表的埃塞俄比亞太監才會手持着以賽亞書到耶路撒冷過節。在新約時期,這些敬虔人比比皆是,可惜,他們因着種種因素,甚至是誤解而未能真正與上帝建立關係。事實上,就連文士、法利賽人對彌賽亞也只是一知半解,難怪這太監不曉得經文中所指的彌賽亞是誰了!弟兄姊妹,當我們讀聖經時,會否也有以下一些情況呢?被前設、想像所限制,結果看是看見了、聽是聽到了,但不能明白;或是理解了明白了,卻無力實踐與行動,或者千辛萬苦地做到了,卻發現事與願違,因沒有達到期望中的結果而感到失望。盼望今天的經文使我們有三方面的反思。
一、僕人被拒,思想信念更新:再思捨己跟隨(賽53:1-3, 7-9)
1) 上帝的膀臂與救恩
「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賽53:1)當你向人傳講福音時,是否也有這種想法呢?非信徒認為基督教有許多「掣肘」(教條),就連我們有時也會感到不安,因此又如何能說服別人呢?弟兄姊妹,讓我們在信念上徹底的改變──不是由於我們傳揚上帝國度,別人才得到救贖,而是當上帝的膀臂向誰展露,那人才因此得着救恩,而且祂所使用的方式並非我們能夠想像的!如果我們的信念不改變,那麼只會淪為那些不信「耶穌就是彌賽亞」的猶太人。事實上,今天的猶太人仍在等待他們心中所期望的彌賽亞──為他們帶來軍事、政治、經濟上的勝利,甚至重現所羅門王盛世、萬邦來朝的救世主。試問這樣的猶太人又怎能明白本有神形像卻道成肉身,虛己拯救世人的彌賽亞呢(參腓2:6-8)?
2) 主不是「有求必應」的神
作為新約信徒,我們實在難以相信至高的主竟然會被藐視,甚至沒人相信祂?然而,的確有很多人不相信、沒感動,並且藐視祂!那些一心利己、自我中心的信奉者要的是符合自己心中期望的救世主,他們甚至指定上帝必須以合乎己意的方式來施下祝福。他們美其名是相信上帝無所不能,說穿了卻是把基督教視作「阿拉丁神燈式」的信仰──神必須按自己的心意而行。因此,當彌賽亞以這種「驚人」的方式降生(賽53:2下-3),對他們來說真是一個極大的諷刺!不但如此,在賽53:7-9更清晰而具體地描寫僕人的受苦,你感受到耶穌基督所受的屈辱嗎?經文如此細緻的描述,不單挑戰當代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望以及他們的回應,它同樣在詰問歷世歷代,甚至作為新約基督徒的你和我:「我們真的明白了嗎?」我們或許比猶太人掌握了更多的知識:「耶穌是彌賽亞」、「耶穌是主」,但真正的挑戰是我們如何回應「道成肉身」、「虛己順服」、「捨己犧牲」這些真理呢?
3) 讓主真正的居首位
賽53:1-3的三重平行結構是:「他被人藐視」及「被人厭棄」;「他多受痛苦,常經憂患」及「被人掩面不看」;「他被藐視」及「我們也不尊重他」。我想把焦點放在前後兩次的「他被藐視」。不認識耶穌的人藐視他、厭棄他,這個我們可以理解,因為那些人都在福音門外,然而,當第二次提及「他被藐視……我們也不尊重他」時,「我們」到底包括誰呢?是歷世歷代的猶太人,還是當代的猶太人?是歷世歷代的基督徒,還是今天的基督徒呢?如此說來,難道連我們也不尊重主耶穌基督嗎?各位,先不要感到驚訝,也不要太快否認!因為這個「我們」最少包括當時已事奉了四十多年的以賽亞先知。假如以賽亞也要認罪,那麼我們便得反省一下,是否在所有的事情上都讓主居首位?也許我們不敢藐視祂,卻也不夠尊重祂!原諒我必須坦誠相告,無論你信主多久或有多少事奉,如果你沒有真正的將人生主權交給上帝,那麼你暫時仍然不是捨己、背十架、跟從主的門徒或弟兄姊妹了。因此,我們在信念上必須徹底的改變,並且本於耶穌的「捨己大愛」,實踐「捨己跟隨」!如果我們對神心存敬畏與敬愛,有很多事情便絕對不會做、不敢做、不屑做、不去做!弟兄姊妹,你是這樣嗎?請謹記耶穌的教導:「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天天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路9:23-26)當你的慾望、權利、享受與基督的主權發生衝突之時,你會如何選擇呢?
二、僕人受苦,體驗靈裏更新:蒙愛體驗平安(賽53:4-6)
1) 主的受苦使人得醫治
我們或許不明白彌賽亞為何「多受痛苦、常經憂患」(賽53:3),但賽53:4-6卻告訴我們,祂如斯受苦,全因「祂親自擔當我們的憂患」、「祂親自背負我們的痛苦」。受苦的彌賽亞「受責罰」、「被擊打」、「被苦待」,祂不僅與我們一同受苦,祂更是代替我們受苦──犯罪的是我們,擔當我們的罪的卻是祂;我們以為擊打、苦待、責罰彌賽亞的是上帝,卻忘記了我們的罪惡才是罪魁禍首!受苦的彌賽亞所擔當、背負的角色,正是應驗了利未記中宰殺動物以擔負獻祭者罪惡的預表。賽53:4-6的平行結構如下:A我們的平安及B刑罰歸祂;B’祂的鞭傷及A’我們得醫治。這結構提醒我們,人得着醫治與平安,與祂受刑罰、鞭傷有直接的關係。
2) 人蒙愛得平安
「我們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賽53:6),在這失落的世界,迷失的人到處皆是,可幸神的愛卻把我們尋回。然而,我們身邊到底有多少迷途小羊?你自己又是否其中之一呢(假如你仍未信主)?賽53:4-6是基督徒都耳熟能詳的經文,堪稱經典中的經典,全段雖然沒有提到任何「愛」字,但它確實是神愛高峰中的高峰,彰顯了神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弟兄姊妹,我們有這種蒙愛得平安的經驗嗎?是初信決志的那刻,還是每五年一次的堂慶?是年度培靈研經會,每週一次的崇拜,還是每天一次的靈修呢?這些都好,然而我們應該無時無刻都沉浸在這種經驗之中!我們若有這種來自心靈深處蒙愛而有所體驗的平安,就會如保羅所說,再也沒甚麼東西「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了(羅8:35-39)。屬靈更新、靈性復興,從來不關乎知識,而是體驗與經歷,每一次的困境、每一次的數算主恩,都是悔改、復興、靈性更新的機會。弟兄姊妹,你願意嗎?
三、僕人高昇,展望目標更新:生命影響生命(賽53:10-12, 52:13-15)
1) 真正的聰明人
賽53:10-12的焦點是僕人被高昇,然而這與「目標更新」有何關聯呢?我希望在這次講道中與大家一同思想誰是聰明人?雖然經文提到「耶和華卻定意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10節上),但最終「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10節下)!這種反差是甚麼道理呢?「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林前1:18)原來這才是十字架的大智慧!大家一定不會反對「向神學習才是最聰明的做法」吧?從滅亡到得到盼望,是因為受苦的彌賽亞──我們得到安慰,是因為彌賽亞;我們得到生命,也是因為受苦的耶穌。祂擔當憂患,使我們得平安、得醫治。祂為了救贖我們,竟甘願走上十字架的道路。如果我們願意捨己跟隨,又經歷過靈裏更新,那麼我們的人生目標是否仍可停留在滿足自己?弟兄姊妹,我們已經沒有別的道路了!自從重生得救、自從知道自己是耶穌基督以重價買贖後,我們生活的目標再也不能只為了自己的享受,亦不能只為了賺取金錢、積攢地上財寶。我們若要成為世上的鹽與世上的光,就沒有選擇的餘地!
2) 以生命回應主愛
當我們不再為自己而活(羅14:7-8),那麼該做甚麼來回應耶穌的犧牲和救贖呢?耶穌基督為我們付上生命的代價,而我們準備為此付上甚麼代價呢?在《和合本》,賽52:13有一個字是沒有翻譯出來的:「看哪,我的僕人(單數)」,這個字是呼應第一首僕人之歌(賽42:1):「看哪,我的僕人(單數)」,以及賽53:11:「有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單數)得稱為義……」也許當我們讀到這段經文時會暗自鬆了一口氣,因為耶穌單打獨鬥,毋須你我幫忙便成就了救恩,我們只需相信便能得救。然而,當我們做字匯研究時就會發現,在以賽亞書裏,「僕人」一詞共用了40次,在53章之前都是單數,但當彌賽亞在53章完成救贖工作後,從第54章起這個字便變成複數。換言之,第56章提及神要從外邦人中興起僕人們,所指的就是「從一個僕人生命救贖生命,生命影響生命並激勵、衍生眾僕人」的故事。我們當然無法學效基督救贖萬民,因為能擔當世人罪孽的只有一位彌賽亞,而救贖的工作亦只有祂才能完成。然而,這位神僕宣揚天國的工作卻要繼續,並且是由神興起眾僕人去完成的。
結語
大家還記得傳福音的大使命嗎(太28:19)?弟兄姊妹,你是被耶穌基督買贖、安慰的眾僕人嗎?你是被祂犧牲生命所激勵、被燃點的生命嗎?我們學懂了嗎?如果我們想影響世界、改變世界,請謹記:生命影響生命,捨己傳遞使命!今天,我們做好準備了嗎?我們所念的,我們明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