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靈充滿,瀟灑人生
講員:曹偉彤牧師 記錄:廖凱珊姊妹
經文【詩1:3;耶17:7-8;加5:22-26】
引言
義人有甚麼特質?「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詩1:3)不錯!義人晝夜思想神的話語,「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扎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耶17:7-8)那麼,到底義人能結出甚麼果子呢?
聖靈的果子
「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凡屬基督耶穌的人,是已經把肉體連肉體的邪情私慾同釘在十字架上了。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加5:22-26)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經文,當中的果子也是耶穌基督的品格,而當我們的生命屬耶穌基督,便會擁有這些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品格。這些屬靈品格與前文提到的肉體情慾正好形成強烈的對比:「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神的國。」(加5:19-21)
我們要依靠聖靈作有意識的選擇,而屬靈果子是單數的,表明了合一、歸一的意思。這些果子不是靠着我們的能力或才幹而獲得,而是聖靈在我們生命裏面作工所衍生出來的。因此,我們不是被動的,相反,要主動地倚靠和相信聖靈,祂必會提醒我們要作出正確的選擇──當世人都認定神的誡命是沒用的時候,聖靈卻叫我們仍然要遵守,並且晝夜思想。因為人都是善忘的,所以唯有透過不斷的重複選擇,才能謹記神的恩情和教訓。魯益斯(C. S. Lewis)認為人總會做很多選擇,每次的選擇會漸漸成為生命的核心,而人生就是經過無數次的選擇而形成的。如果我們選擇與神、與人和好,那麼便會有平安、喜樂,知識和力量;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選擇活在埋怨、仇恨裏,以致常常活在痛苦之中。透過選擇相信聖靈、倚靠聖靈,基督徒便能將生命植根在溪水旁,並且結出果子:
1. 仁愛
眾果子之首。甚麼是仁愛呢?耶穌基督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倣,就是要愛人如己。」(太22:37-39)。保羅則說:「惟獨使人生發仁愛的信心才有功效。」(加5:6下),「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加5:13下-14)由此可知,仁愛就是指愛人如己。
2. 喜樂
保羅所指的「喜樂」不是指當人遇上順境時,事事愜意的短暫快樂;喜樂是長久的,是那份植根在我們與神的關係、發自靈魂深處的快樂。我們都是神的兒女,每天活在神的愛中,所以能因經歷神的真實而大大喜樂。
3. 和平
「和平」源自希伯來文Shalom,跟希臘人的「沉思,冥想」不盡相同。經文不是指向心境平靜,沒有反對、衝突或痛苦的狀態,而是那份與神美好和正確的關係,然後我們也因此能與人建良好的關係。基督徒的生命理應為紛亂的世界締造真正的和平,哪怕要付上很大的代價。
4. 忍耐
忍耐是指面對別人的輕視或敵意時不輕易發怒(留意不是不發怒),也不採取報復行動,而是仰望主耶穌,為了祂忍耐着那份痛苦和艱難。
5. 恩慈
有這種果子的人為人正直,與人為善,也常常盡力幫助別人。在風雨之中,他們往往能夠成為別人的避風港。因此,恩慈的人特別容易感受和經歷到愛。如果說忍耐是「被動的愛」,那麼恩慈就是「主動的愛」了。
6. 良善
良善帶有慷慨的意思。馬太福音20章提到一個「葡萄園」的比喻,那位慷慨的家主和嫉妒的工人之間的對話,便充份凸顯了何為良善。「及至那先雇的來了,他們以為必要多得;誰知也是各得一錢……家主回答其中的一人說:『朋友,我不虧負你,你與我講定的不是一錢銀子嗎?……我的東西難道不可隨我的意思用嗎?因為我作好人,你就紅了眼嗎?』」(太20:10-15)當經歷了神對我們的良善和慷慨,我們自然便能對別人良善和慷慨。
7. 信實
信實不單指信心,更是指向忠誠(faithfulness)、信賴(trustworthiness)。當別人看見我們因信靠主而使生命得着改變、造就,便會相信神是可信的,而信靠神的人也是可信的,與他們相處能使人感到安全。
8. 溫柔
溫柔是介乎於不懂得憤怒和過度憤怒之間,可以說是一種「黃金分割」(Golden mean),溫柔的人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明白和體貼別人的情緒,從而使人與之相處時感到舒適自在。
9. 節制
要對付邪情私慾,節制是不可或缺的。邪情私欲是實踐各種美德的障礙,當有了節制,才能攻克己身,彰顯聖靈的果子。
攻克己身?瀟灑人生!
以上各種美德僅是一份清單,只是概括性而不是詳盡無遺的。那些多結聖靈果子的人的品德已超越律法所求,因此不會被定罪,這讓我想起亞里士多德的說法:「那些道德高尚的人是沒有律法可對付的。」同樣地,保羅認為具有美好品德的人十分高尚,已超過律法所求,因此不會違反律法:「這樣的事沒有律法禁止」(加5:23下)。保羅補充說,沒有任何律法能完美地塑造人的美善,唯有聖靈的工作才能叫人的生命得着美善。有人認為這是攻克己身,然而我卻認為是瀟灑人生!因為這種人打從心底便「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1:1),他們的屬靈美德是一種生命特質的自然流露,再也用不着處處計算,真是十分瀟灑!
靠着聖靈,我們能夠克制邪情私慾,更使耶穌的生命進到我們的生命。我們向私慾死卻對神活,因此可以與世界的價值觀抗衡,當我們願意接受聖靈的管教,便能克制這些邪情私欲,於是生命會變得瀟灑,不再行惡。「我們若是靠聖靈得生,就當靠聖靈行事。不要貪圖虛名,彼此惹氣,互相嫉妒。」(加5:25-26)邪情私慾使人分裂,因此保羅勸勉眾人不要自誇、自負,互相挑釁。
愛是不止息
回到屬靈第一果──仁愛,它應驗了整部律法(Torah)。愛,即仁愛,統管着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因此,愛是最重要,是「永不止息」的(參「愛篇」,林前13:8)。丹麥神學家祈克果(Søren Kierkegaard)在《愛的工作》一書提到愛總涉及兩個人──愛人(Lover)和被愛的人(beloved),他們的關係可以用Lover-beloved來表達,中間的連字符(hyphen)指向神的愛,一種永遠長存的愛。當這種關係破裂,便會剩下愛人或被愛的人。然而,中間的連字符仍然存在,變成了Lover-或-Beloved,彷彿仍在長久地等待對方回轉。
結語
保羅將仁愛放在果子的首位絕非偶然,因為這關乎了耶和華的律法,是值得我們窮一生去學習和經歷的。人總有軟弱之時,因此需要聖靈不住的提醒(就像詩歌《我的燈需要油》的歌詞一樣)。如果生命中沒有了聖靈的話,我們也結不出仁愛的果子。藉着聖靈,人才能被吸引到永不止息的愛之中,經歷「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的體驗,然後結出以仁愛為首的聖靈果子。信靠神的人相信聖靈,進而被聖靈充滿、結出聖靈的果子,最後能跟別人分享,瀟灑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