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85周年

講道訊息

「你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

 經文【伯12:7-11】

講員:曹偉彤牧師   記錄:杜玉蓮姊妹

引言

按「智慧文學」約伯記所述,智慧是神給我們的禮物。凡追尋神、跟從神的人便會得到智慧。除了聖經,神也會透過大自然向我們說話,並賜智慧給那些心靈單純的人。在約伯記12章,約伯感到沮喪,甚至瀕臨死亡的邊緣。面對朋友的譏笑、妻子對神的質疑,約伯竟然說:「你且問走獸,走獸必指教你;又問空中的飛鳥,飛鳥必告訴你;或與地說話,地必指教你;海中的魚也必向你說明。」(伯12:7-8)這到底是甚麼意思呢?

跟走獸說話?

美國生態文學家西格德·奧爾森 (Sigurd Ferdinand Olson)在《歌唱的曠野》(The Singing Wilderness)一書鼓勵大家多親近大自然。他對大自然很有感情,常常細心觀察。有一次月圓之夜,他在戶外整晚觀察一隻老鼠不住在帳篷上反復的爬上滾下,牠最初很費力,後來技術熟練了,竟變成滑雪一般的興奮。奧爾森先生說,月光會讓動物和人暫時忘記生活的各種嚴峻與艱難。如果我們偶爾捨棄一些身外物走進大自然,像這隻老鼠一樣忘情的「滑行」,便能忘記繁瑣,感受生活的美好,對靈性也會有所幫助。

跟大地和植物說話?

「地」(伯12:8)在希伯來語裏可指植物、大地和灌木,也包括動物、走獸(伯12:7),因此,當我們與大地說話,便包括與植物說話。植物是地球之肺,吸收人產生的二氧化碳,然後釋出氧氣,使人類能夠生存。除此以外,它們還提供水果、穀物等。因此,約伯說:「你去問問植物吧!它必會教導你。」大自然是一個錯綜複雜又互相支援的系統,其中植物的系統也是如此。美國印第安人有一種著名的耕種方法,名為「三姊妹耕種方法」。當中「大姊」是玉米,她生長得較快,根部比較淺但枝莖粗壯且挺直,能充分吸收陽光;「二妹」是豆,其枝藤喜歡往上爬,而玉米正好成為其棚架,使她避過了在地上的害蟲,也強化了玉米的莖稈,減少其折斷的機會。豆吸取空氣中的氮(Nitrogen)並將之轉化為養分,再供給自己及玉米。「小妹」是南瓜,她長在地面,長出來的葉子很大,足以遮蓋三姊妹的根部,使大家都可以享用到土壤中的水分。另外,南瓜葉長了很多小刺,能防止害蟲侵害玉米和豆。

當這三種植物種在一起,便成為一種天然的力量,既避免了昆蟲的侵害又互相成為支持。她們互相依賴、互相合作,一起成長,彼此成為對方的幫助。弟兄姊妹,我們也需要這樣的智慧,在城浸家裏休戚與共,一起成長,更要明白,我們能在一起是因為神,祂是我們的供應。

跟飛鳥說話?

說到「飛鳥」(伯12:7),耶穌基督也曾說:「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裏,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牠。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太6:26)所以,耶穌基督勸告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太6:34),這不是命令,而是一種「新的看見」,要我們常常看見神對人生命的眷佑。飛鳥並非懶惰,牠們也勤勞地覓食,然而不是為了囤積食物,牠們不擔憂也不貪心,吃完後便停下來休息。這就表明了飛鳥對創造主的信任和依賴,也提醒了我們:努力工作,維持基本需要是正確的,卻不可定睛於自己的能力,而要認清神在掌管,祂會供應一切所需。「所以,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6:31-33)神必供應,當我們有憂慮時,應該一起守望禱告,也可以到大自然看看神美妙的創造,從而經歷祂。

神對約伯的回應

約伯記12章談到飛鳥,38章則論到烏鴉:「烏鴉之雛因無食物飛來飛去,哀告神;那時,誰為牠預備食物呢?」(伯38:41)也許烏鴉令你想起凶兆?然而聖經記載洪水過後,諾亞就派烏鴉去找乾地;先知以利亞饑餓時,神就差遣烏鴉把食物叼給他;詩篇裏講到神關心烏鴉;還有路加福音裏,耶穌所講的雀鳥就是指烏鴉。神要讓約伯明白,祂關心世上的所有生物:「母獅子在洞中蹲伏,少壯獅子在隱密處埋伏;你能為牠們抓取食物,使牠們飽足嗎?」(伯38:39-40)「山巖間的野山羊幾時生產,你知道嗎?母鹿下犢之期,你能察定嗎?牠們懷胎的月數,你能數算嗎?牠們幾時生產,你能曉得嗎?牠們屈身,將子生下,就除掉疼痛。這子漸漸肥壯,在荒野長大,去而不回。」(伯39:1-4)當烏鴉之雛餓了,那感受不是跟約伯所受的苦一樣嗎?牠向神發出呼求,向神禱告,牠需要神,需要造物主的供應!從曠野裏的一滴水,至野山羊走路的每一步,神都知道,祂都在乎,更何況是約伯!約伯記的經文沒有解釋為何會發生苦難,只說神會每時每刻眷顧我們,祂必垂聽我們的禱告,就好像聽到烏鴉之雛的呼求一樣。

胡教授(Nicholas Wolterstorff)是耶魯大學的榮休教授(哲學及神學),他梳理了苦罪與神是否存在的問題。當他25歲的兒子因意外喪生後,他寫了一本一般哲學家不會寫的書,講述了他的哀傷和怨恨。他的理性不能夠幫助他,於是他唯有記下哀傷的心靈。然而,他在哀悼當中仍有盼望,因為透過神的恩典,他在哀悼中仍能保持詰問,並且來到神面前求憐憫。原來,哀傷能打破人的自滿、自傲,使人知道唯有神才是自己的力量,人實在需要那位超越死亡、滿有愛和權能的神。胡教授祈求神的恩惠臨到,並以那超越死亡的愛圍繞着他。

弟兄姐妹,當你哀傷的時候,請與肢體或牧者一起祈禱,如果他們都不在身邊,你也可以到大自然向神傾心吐意,就像烏鴉之雛那樣,以沙啞的聲音向神哀求,祈求他的餵養、祈求他的恩惠,因為神說你要跟動物、植物及雀鳥聊天──向牠們發問,牠們就會指明你。

結語

我們要多走進大自然,觀察動物、跟牠們聊天,牠們能給我們生命的智慧。與此同時,我們生活在這片大地,要努力堅持美善,不要以惡報惡,要支持灰心的人、關心受苦的人,並且尊重所有人。願主耶穌基督的恩惠與你們同在,願神那勝過死亡的愛常常圍繞着你們!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