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85周年

講道訊息

得失之間(二)

 經文【創50:15-26】

講員:陳沛偉傳道 記錄:胡頌靈姊妹

引言

在上月我們透過亞伯拉罕和羅得的記載,思想在得失抉擇之間三個很重要的態度──(一)珍惜關係;(二)作出信心退讓;(三)不失方向,無論如何緊靠神。持守這三方面的態度,能夠幫助我們從容一點面對得與失。今天我們繼續思想得與失這個題目,透過約瑟人生的遭遇,進一步思想在不同境遇當中,神奇妙的作為與保守。

約瑟的一生充滿傳奇,他曾經死裏逃生、坐過牢,後來傳奇地成了大官,歷盡人生的高低起跌。約瑟因父親雅各對他的偏愛,招致哥哥們的妒忌。就在約瑟17歲時,趁着他來到田野,妒忌他的哥哥們就合謀想把他殺掉,把他推下坑中。約瑟最後輾轉被賣到埃及,在法老的內臣護衛長波提乏的家中做奴僕;後來被主母誣告下在監牢之中;最後因着曾幫助過的酒政而得以獲釋,並且被提拔為宰相。他的哥哥們因饑荒來到埃及買糧,約瑟不計前嫌,饒恕了他們以往的惡行,最後連同父親雅各整個家族來到埃及一家團聚。

一、神仍時刻同在

在約瑟的經歷中,我們會發現神的同在和介入佔了一個很重要的位置,特別在創39章有關約瑟被賣到埃及和落在監牢中的記載,「神同在」反復出現:「約瑟住在他主人埃及人的家中,耶和華與他同在,他就百事順利。他主人見耶和華與他同在……並且主人派他管理家務,把一切所有的都交在他手裏。」(2-4節);「但耶和華與約瑟同在,向他施恩,使他在司獄的眼前蒙恩……因為耶和華與約瑟同在;耶和華使他所做的盡都順利。」(21-23節)「神同在」是約瑟經歷人生每個得與失的關鍵。試想,波提乏是法老的內臣,是掌管御前保安的重臣,能操生殺大權,若不是有主的同在,約瑟作為一個外邦少年人,又如何能夠得到這軍官的信任呢?經文形容,「波提乏將一切所有的都交在約瑟的手中,除了自己所吃的飯,別的事一概不知。」(創39:6)。當約瑟後來被下在監獄,同樣的事情又再發生,因有耶和華與約瑟同在,獄長就完全信任他,並派他管理一切。是耶和華的同在,叫約瑟在護衛長和獄長面前都蒙恩!神一直與約瑟同在,甚至後來法老也看見「有神的靈在他裏頭」(創41:38)。當然,神同在是一份雙向的關係,約瑟也一直敬畏和順服神。

耶和華與約瑟同在的重要性,司提反在新約使徒行傳也提到(參徒7:9-10)。事實上,神同在對跟隨神的人、事奉者來說實在是一個很重要的應許和力量來源。摩西死後,約書亞要承擔帶領以色列民的重責,耶和華對約書亞的應許就是:「我怎樣與摩西同在,也必照樣與你同在」(書1:5);耶利米先知蒙召的時候感到懼怕,耶和華鼓勵他最重要的應許也是必與他同在(耶1:19)。「神同在」是聖經裏面神對祂的子民由始至終的應許──耶穌基督的名字是「以馬內利」,就是神與人同在。神必與信靠祂的子民同在,我們曉得珍惜這同在嗎?還是我們都只是喜歡把神放在我們生命的「外圍」,沒事的時候都不想祂介入我們的生命呢?

在得失之間,很多東西都可以失去。約瑟失去父家、失去了在波提乏家中的工作、失去了清譽、在獄中失去了自由。但神的同在是不會失去的,這亦是最珍貴的。弟兄姊妹,不要錯過這重要的福分!「神同在」有時好像看不見、摸不到;在艱難中,有時會覺得神好像靜默、不在場了。曾經看過曹偉彤牧師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文章講到神的靜默與人的靜默不同,神的靜默不是一種空洞的靜默,神不會對仰望他的人無動於衷。十字架表現了神最大的靜默,然而這靜默正是神給人最大的恩福。神的靜默,代表着神的權能和情意,神在靜默中走到我們身旁。事實上,當轉眼仰望神的時候,就會發覺原來神一直沒有離開過我們,並且每天與我們同行人生路。「你們親近神,神就必親近你們!」(雅4:8上)這便是聖經中的應許!

二、神的意思原是好

父親雅各離世了,除了悲傷之外,約瑟的兄弟更多了一份感受,就是懼怕。雖然兄弟已經重逢十多年,但原來他們均害怕約瑟報復之心一直存在(創50:15-17)。這十位哥哥心中一直擔心,約瑟不對他們作出報復是因着父親雅各的份上;如今父親死了,他們莫名的恐懼便立刻浮現出來。他們害怕得不敢直接去見約瑟,而是打發人去傳話。他們所傳的話也是經過計算的,強調了是「你父親」生前的吩咐,凸顯了其權威並求「你」饒恕「你父親神之僕人」的過犯,再進一步訴諸屬靈的層面,希望約瑟看在神的情面和父親的遺命而寬容他們。約瑟怎樣回應呢?「約瑟就哭了。」 約瑟與哥哥們重逢之後,哭了很多次,百感交集。這次哭泣是重逢之後十多二十年的事,再次哭泣是因為原來哥哥們一直活在恐懼之中!儘管約瑟已經原諒了他們,但哥哥們卻沒有得到真正的釋放,約瑟兩次對哥哥說「不要害怕」(創50:19、21),可想而知,他們真的很害怕,也並不真正信任這位他們曾苦害的弟弟會真的原諒自己。

弟兄姊妹,在罪中沒有得到真正的釋放是很痛苦的,人只會終日活在惶恐之中。像保羅所說,昔日我們都是罪的奴僕,認識神之後得着釋放,成為義的奴僕,得着真正的自由(羅6:18)。未認識神的人仍活在罪惡的捆鎖和恐懼之中,你會為他們感到難過甚至哭泣嗎?他們很需要你把福音帶給他們!當哥哥們知道約瑟的反應是哭泣而不是發怒後,就放膽來見約瑟,並且謙卑地俯伏在地,表明自己是約瑟的僕人。約瑟由始至終都深知是神的掌管。「我豈能代替神呢?」這是約瑟敬畏神的表現,也代表他的哥哥們不是向他負責,乃是向神負責!「從前你們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創50:18-2)人設下計謀,編織惡事;但神卻能把這些詭計扭轉為美事,就好像以斯帖記中哈曼與末底改的故事,哈曼設計陷害末底改和整個猶大民族,但蒙神奇妙的保守,最終是哈曼墮入自設的網羅,猶大人卻得着解救。神能夠將惡扭轉為善。原先出於約瑟哥哥的惡意,最終卻竟然因此使許多人避過了饑荒的蹂躪,拯救了很多生命。

事實上,約瑟與哥哥十多年前相認的時候(創45章),已經很清楚地表明,雖然是人的計謀,但實際上神的意念非同人的意念:「……這樣看來,差我到這裏來的不是你們,乃是神……」(創45:5-8)請注意,約瑟多次說「差」這個字,他清楚知道是神的介入與同在,他只是「奉差」進入這些處境、面對這些遭遇──約瑟的哥哥賣約瑟本是出於惡意,但神卻藉此差遣約瑟,藉着他施行拯救,將惡變為善。當有如此的看見就很不一樣──受苦不是白白的,乃是順着神的旨意而行!雖然暫時不能完全明白,但卻有着盼望。約瑟之所以能夠饒恕哥哥,是因為他深信神會把「失」變作「得」,把「惡」變為「善」。約瑟並不是無視他哥哥曾作的惡事,他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所做的「惡事」已成了神的「工具」,所以約瑟不會報復,且由衷地饒恕了他們。雖然神能夠化惡為善,卻不等於作惡的人可以此作為傷害別人的藉口,他們仍然要面對神的審判和承受惡果。當我們面對得失和傷害時,不要失去盼望,謹記神仍然掌管,祂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賽55:5-9)。

三、神必信守應許

不少時候,我們並不一定能夠看見最後的圖畫,在困境中也長時間沒看見曙光;在「惡」之後,似乎就是句號?且讓我們看看約瑟在世上最後的幾句話:「……神必定看顧你們;你們要把我的骸骨從這裏搬上去。……」(創50:24-26)約瑟的遺願很有意思。他17歲被賣到埃及,並在這裏生活了90多年,日子也過得很好。然而,約瑟還有一件未了事,就是他們仍未安頓在應許之地,他知道埃及並不是他們真正的家鄉!他深信神必領他們回到應許地,雖然暫時仍未實現,但他更深信神絕不會食言。

約瑟知道雖然自己快要離開了,但神的同在卻不會離開,祂必要看顧祂的子民。約瑟要以自己的遺體來見證他的信心,因此吩咐人將之放在棺木裏等候,直等到神帶領他們重回應許之地迦南──約瑟要以自己的骸骨作見證!這是約瑟最後的事奉,不,是事奉到最後!他盼望藉此鼓勵子孫不要放棄神這份珍貴的應許。約瑟這份持守一生的信心,在新約再一次被重提,亦影響着歷世歷代(來11:22)。當摩西帶領神的子民出埃及時,就按着約瑟遺命,把他的骸骨一同帶走。約瑟的一生是十分美麗的見證,他對神的信靠一生不變,不管在任何境況,即使被推入坑中、下到監裏,官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甚至到最後一口氣,仍持守這份不憑眼見的信心!

這幾年,我們經歷了不曾想過的難處或失去,眼下艱難仍未過去,新的挑戰或許又正在來臨,但請不要灰心!主必會帶領我們經過,因為神是信實的,祂必要賜福給我們。弟兄姊妹,得與失有不同的處境,有小的得失,也有大的得失,有些失去看來是不可以彌補的,使我們感到無力面對。戴德生曾經因同工和他們的家屬殉道而萬分悲痛,在極度悲傷的時候,他說了一句激勵人心的話:「我不能看書,我不能思想,我甚至不能禱告,但是我能信靠。」弟兄姊妹,也許我們仍未看見曙光,心靈也有很大的重擔,不知如何是好,但我們仍然可以信靠神!沒有東西能攔阻我們這份信靠。

結語

在得失之間,就讓我們謹記我們的神是怎樣的神──祂時刻與我們同在,一路的引導和眷顧;祂的意思原是好的,且能把惡變成善,將咒詛變成祝福;祂必信守賜福的應許,我們儘管安然的交託,押上不憑眼見的信心,直到見主的面!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