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85周年

講道訊息

信仰的「重中之重」

經文【創28:10-22】

講員:梁明財牧師   記錄:鄺世偉弟兄

引言

我們繼續從創世記領受神給我們的信息。今天,我選取了一位熟悉的人物──雅各,希望從他的人生經歷,幫助我們反思信仰,追求成為神所喜悅的基督徒。

人要醒覺「神就在這裏」

雅各害怕被哥哥追殺,於是逃到一個地方與神相遇,而經文中提到的「地方」、「這裏」、「那裏」,甚至「石頭」都有「地方」的意思,可見其重要性。這地方原本是平凡、不知名的,現在卻因雅各有了一個新名字──伯特利(神的殿)。當雅各聽到神的說話後,就立即說:「耶和華真在這裏」(創28:16)。在人生中,我們最重要的地方是哪裏呢?作為基督徒,也許你渴望到以色列旅行?因為那裏與我們的宗教信仰大有關連,例如:在聖經裏常被詩人歌頌的耶路撒冷和錫安山等。然而,當我們提及雅各時期的地方,伯特利和何烈山也許更重要。伯特利原名路斯,只是一個平凡、沒人注意的地方(創28:16-19),但雅各正正就是在這個平凡的地方與神相遇,所以使之成為「神的殿」,即「神的家」。

然而,「地方」(location)對我們的信仰是否真的那麼重要呢?雅各醒覺到最重要的並不是地方,而是神與我們同在。大家是否真的想神在這裏呢?你有沒有感恩與神相遇,並醒覺到神介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作為基督徒,讓神介入生活是應該的,但有時卻不願意,因為你想做一些不想神知道的事!神同在的重要性在於神要賜福給我們,正如祂賜福給雅各,與他同在、保守他,無論他往哪裏去,神也不撇下他,因為神要成全向亞伯拉罕及其後裔的應許。那麼,我們怎樣才會真正經歷神的同在?雅各的反應就是很好的提醒,他說:「耶和華真在這裏」然後他就懼怕,又說「這地方何等可畏」(創28:17)。由於雅各懂得敬畏神,所以才醒覺到神真的同在。摩西的經歷和雅各的也有些類似,摩西與神相遇前看見荊棘被火燒着,當時他還不懂得懼怕,但當神向他說話時,他才懂得敬畏(參出3:1-6)。所以,如想神與我們同在,就需要醒覺、懂得敬畏神(「識驚」)。

有人認為在教會便能與神相遇,道理就像以色列人到耶路撒冷的聖殿敬拜神,使人更加能親近神。詩122篇是「耶路撒冷頌」,反映了時人看重耶路撒冷這個地方,人到神的殿敬拜神是蒙福的時刻,因為神會賜福給人。然而,新約記載了一位婦人和耶穌的對話,她問究竟是否在耶路撒冷才可以敬拜耶和華?耶穌回答說,真正敬拜神不是在乎地方,而是用心靈和誠實敬拜神(參約4:19-24)。

除了以「敬畏」來醒覺神的同在,人的許願和轉變也很重要。伯特利又叫做「天上的門」(詩78:23),當人願意向神納上十分之一的時候,天上的窗戶便傾福與人們(參瑪3:10)。還記得雅各向神的許願嗎?如果神帶領、保守他,他就許願把十分之一奉獻給神。「十分之一」不單在瑪拉基書提過,在雅各,以至亞伯拉罕的事跡也提及過,在這代表了雅各生命的轉變,雅各從出生起便喜歡抓緊人生很多的東西,他有時是用詭詐的手段,例如欺騙父親和兄長以掃,從而得到好處。可是,雅各在伯特利有所轉變,他承認所得的不是靠自己,他的「十一奉獻」代表他承認所得的乃來自耶和華,一切都是神所賜,他開始醒覺了!

「地方」代表了「誰在這裏」和「誰的主場」,而「天梯」或「天的門」就代表「神就在那裏」和「神與人的相遇」。我們應該醒覺,做好準備進入崇拜,因為崇拜是會眾一同敬拜神,聆聽神對我們說話,神在當中接受我們的敬拜;不論在何時何地(參瑪3:13-16),我們也要醒覺,神都側耳傾聽我們的說話、讚美、禱告……任何一個心思意念。「地方」不是最重要,因為不管在任何地方,神都與我們同在,並介入我們生活的不同層面,以成就祂的應許。神無所不在、無所不知,亦不受任何限制。但是,「地方」也能幫助我們更深刻體會神與我們同在,在疫情期間可以恢復參與教會的實體聚會就是明顯的例子;但最重要的是,只要我們願意一同以心靈、誠實敬拜神的時候,神就在這裏。所以,我們要抖擻精神,像雅各、摩西般懂得敬畏,醒覺到神就在這裏!無論何時、何地,神都與我同在。

我的「信仰方程式」

雅各向神許願,如果神幫助他的話,他必定以耶和華為他的神,藉此我們要反思自己會否也有多少不同的「信仰方程式」?例如:有沒有「因為……所以……」或「如果……我就會……」的因果關係。約1:46-51提到一個與「雅各遇見耶和華」的對照,當中拿但業覺得耶穌出生於拿撒勒這個名不經傳的地方,而耶穌更是一個不起眼的人,他完全沒有察覺耶穌就是彌賽亞、神的兒子,當耶穌說「在無花果樹底下看見你」時,拿但業才相信耶穌是神的兒子,這裏也算是拿但業的一種「信仰方程式」。

有人認為,神是有「方程式」或「有條件」的神,例如:先要信耶穌,然後才能得永生;或是有人認為瑪3:10提到人可以奉獻十分之一,然後神才會傾福與人;相反,人如果沒有福氣,便會歸咎於之前沒有做奉獻;神是否又真的如詩1:2或91:14-15所說,要人先晝夜思想祂的律法、專心愛祂,然後才會賜福給人呢?在帖後3:7,保羅提到按規矩而行的基督徒就是效法保羅的神的跟隨者;然而,是否達不到這些條件的話,便不能得神的喜悅呢?

事實上,神不是有條件或方程式的神,更不會如人工智能般按着完成程式就賜下不同程度的祝福。我們不要小看神!事實上,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參賽55:8-9),祂說有就有,命立就立(參詩33:8-9),絕不會被方程式或條件所限制。弟兄姊妹,請別誤會了!我們並不是滿足了某些條件後,便能成為神所喜悅的人。雅各視野狹窄,神早在他夢中應許他的後裔「必像地上的塵沙那樣多,必向東西南北開展」(創28:14),但他卻只記掛自己想要的,而非神所應許的。我們不應學效他,倒要認定神的意念高過我們的意念。神不受限制,也是無所不知、無所不在的;祂不會跟我們談條件,我們更不要跟祂談條件。神的憐憫高於人的意念,祂不斷磨練雅各,扭轉了他的生命。神的旨意是奇妙的,當我們與使耶穌復活的主結連後,要追求的就是明白神的心意,「思念上面的事」(西3:1-2),「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12:2),而並非用人的屬世想法或「方程式」。信仰是「約」,是神的應許和揀選,即神與人立約的關係。當中令我想到最近在「樂享聖筵」所讀的詩篇:神主動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立約,成就約裏的應許(詩105:5-12);當人犯罪,神仍然用祂的慈愛、憐憫接納人(詩106:6-8、44-45;109:21),就像接納雅各一樣;詩111:3-5、9提到了神的屬性,神記念祂的約,施行祂的救贖,因為「他的名聖而可畏」,是因上主的名和祂的屬性而施恩予人。

雖然人很容易便談及信仰的條件,但神給我們的卻是無條件的愛,甚至像是一種「不平等」的條約。神就像債主,我們都欠下償還不了的債,然而祂犧牲了自己兒子的生命,以致我們這些欠債的人都可以被免債(羅5:6、8、10-11)。這無條件的愛在我們的信仰中最是重要,而並非甚麼方程式;我們與神是一種立約的關係,是神的恩典,使我們能與神重新的、不斷的連結。信仰並非救生圈,而是在約裏,我們願意順服並讓神在生命中作工,但人是否願意順服、接受呢?在創32:24-30,雅各經歷人生中第二次與神相遇,他願意讓神扭轉生命,並珍惜、記得神保存了他的性命,因為他體會到神的憐憫和無條件的愛,而神是信實地守約,把祂的應許給雅各、以色列及其子孫傳承下去。

結語

信仰最重要的不是在哪一個敬拜的「地方」,而是要時刻醒覺「神就在這裏」,無論在日常生活、教會生活、任何地方也要懂得敬畏神,祂無處不在,與我們同在,就在這裏接受我們的敬拜,與我們同在。也許你的生活真的有一些方程式,但信仰不是有多重要的條件或方程式,而是神與我們立約的關係,是我們願意讓神在生命中工作,是我們明白、追求神的心意而行。詩103:10-13、17-18提醒我們神的屬性,祂的愛是何等的大,祂是我們的天父,我們是祂的兒女,這是立約的關係;是神主動賜下恩典,不談條件,也是祂的揀選,祂守約並常與我們同在,因此,我們應該成為守約的兒女,遵行神的說話、吩咐。

我們不要誤以為聖經為人定下了許多條件,其實這是神給我們的家書、家規,幫助我們成為「有家教」的人。盼望我們的信仰不是一個方程式,我們要時刻醒覺神就在我們當中,如此便能經歷與神同在、同行,祂的應許也會在我們的生命裏得以成就。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