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85周年

講道訊息

衝突與調解

經文【腓4:1-3】

講員:吳彩虹牧師   記錄:羅慕琳姊妹

前言

社會心理學家Deutsch曾說:「衝突可見於雙方不相容的行動,為的是要阻截或干擾另一方的活動。」今天的經文是腓4:1-3,上文提到我們是天上的國民,並且等候救主耶穌基督從天上降臨,這不單是一個肯定的保證,更指示我們在今日如何好好生活,因為現今的生活是由對未來的認知所推動的。我們是天上的「公民」,名字都在天上公民冊上,天國的王現在一直與我們同在,並教導我們屬天的生活模式和文化,「所以」保羅命令我們「要(這樣)在主裏站立得穩」。在1-9節中,保羅用了8個命令語氣的字來述說怎樣站穩。今天我們會集中在第一個命令:要盡快幫助兩位有衝突的姊妹,解決不和,令團體合一。

一、群體(Community):教會是一個信仰群體

保羅用了一句很長的句子表揚腓立比的弟兄姊妹,保羅以他們為傲、歡樂和尊榮。3節經文中,也充滿了不同的人:「弟兄們、友阿蝶、循都基、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這兩個女人、革利免、其餘和我一同做工的……」,教會就是充滿人的群體,我們要好好珍惜。現今是一個高舉個人主義的世代,但基督徒不是獨行俠,不能單打獨鬥,耶穌在世的生活也不是這樣。我從小就上教會,偶爾會參與不同的事奉,年輕時曾對自己說,教會這麼多人、人際關係複雜,大概不需要我作全時間事奉吧!但神很幽默,後來呼召我走上全時間事奉的路。我回應神願意把生命投資在神的國,回望過去,眨眼已數十年了。弟兄姊妹,你要把生命投資在哪裏?

這些年間,我在信仰群體裏不但認識了無數忠心的事奉者,更在他們身上看到神的作為,甚至看到一些群體的復興和聖靈的工作,這些都叫我驚訝不已、大開眼界。很多忠心的同工、執事、導師、弟兄姊妹一起並肩作戰,一起參與神國的事情,也豐富了我的人生。透過事奉,我更認識神、更認識自己、更認識人,操練信、望、愛的生活。誠然,人際關係會有艱難,但回望時卻發現有很多的學習和提醒,讓自己的生命得以成長。信仰群體是上主的禮物,是一群被神呼召出來,歸屬主耶穌基督的人,這就是「教會」。我們在其中要珍惜、歡呼、慶祝,我們在地上是在預演天上敬拜的一幕,屆時各國、各族、各方、各民都要一同敬拜萬王之王、萬主之主!

我們可一同反思,在今天的信仰群體裏,會否因為與別人有不同意見而割蓆呢?又或是別人說了不中聽的話而記恨或排斥對方?會否因弟兄姊妹在事奉上的錯失而貶低對方?事奉當中是需要有人提點的,但是否牽涉人身攻擊呢?當弟兄姊妹有軟弱不足時,會否用不堪入耳的說話傷害對方?弟兄姊妹,你所傷害、排斥、貶低或憎恨的正是神所創造、有神的形象、且在基督中被神接納並與之復和的,是耶穌在十架上為他死和名字在生命冊上的!

二、衝突(Interpersonal Conflicts):人際衝突出現

保羅在表揚腓立比教會後,就隨即命令:「你們要這樣站穩在主裏。」接着,保羅加強語氣並使用了兩次「勸說」,保羅是中立的,所謂一隻手掌拍不響,保羅勸這兩人都需要負責任地、主動地做點事。

為何要站穩?保羅為何這麼鄭重地勸喻?到底發生了甚麼事呢?「友阿蝶」名字意即美好的道路、「循都基」是美好的巧遇或交往;他們的名字彷彿是「好來好去」、「有來有往」,但現在卻是「無來無往」、「不和不合」。聖經並沒有提及她們的背景資料,或許她們在教會中擔任過重要的領導職務,或許是當時的女執事,她們的家可能是當時的聚會點。腓立比首位信主的人是賣紫色布匹的婦人呂底亞,她和她一家成為腓立比最早的基督徒,友阿蝶和循都基可能也是早期的一批信徒。她們曾團結一致,與保羅並肩作戰,肩負傳福音的艱鉅任務。然而,現在她們彼此不和,兩人間的紛爭已威脅到破壞整體的團結。她們不和不合的本質是甚麼呢?令保羅憂心的,並非二人為某個問題的爭論,而是因着他們的爭論和衝突,將分裂的種子引進了教會。經文始終沒敘述發生了甚麼事,或許每人也可「填上」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情節。是結黨?是紛爭?是嫉妒?是搬弄是非?是貪圖虛浮的榮耀?是正義感?是追求自己的事?還是因為個人自尊而沒把群體放在考慮之列?這些都是與基督的自我犧牲、謙卑順服的僕人態度背道而馳的。

保羅強力勸喻她們要在主裏同心。「同心」這詞共出現了十次之多,是指到理性與感情和意志與行動,特指人彼此間的某種態度──在腓2:5所用的「心」就是這個字,意思是要她們有相同的意識形態,這並非屬世的,乃是在主裏的,是天上公民的思想、意識形態、價值觀、事奉觀、生命取向或人生目標。

三、幫助 (Care for):保羅的命令

第3節,保羅很強烈及鄭重地說:「(是的),我也求你這真實同負一軛的,幫助這兩個女人。」保羅命令要有人採取主動去幫助這兩個女人。幫助有很多的方法,如傾談、輔導、責備、提醒、調解、執行教會紀律等,總之就要主動去幫助這兩個人。「幫助」這字也有解救的意思,保羅是個實事求是的人,他尋求了第三方的幫助。經文提到「真實同負一軛的」,究竟誰是這「和事佬」(調解人)呢?他形容這位「同道」有真誠的特質,這人必定受眾人敬重,有豐盛的屬靈生命與豐富的事奉經歷,保羅命令他主動去幫助她們。歷來「同負一軛的」也有不少的猜測,如友阿蝶或循都基的丈夫或兄弟?以巴弗提?提摩太?西拉?路加?耶穌?還有是指整個信仰群體的說法,因為在短短2節經文已使用了5次「一同」的字詞或複合詞;也有認為是有人名叫「同負一軛」(σύζυγος)。不論是誰或群體,最重要的是有人去幫助他們,並朝着「像基督一樣的心思意念」的目標進發。

聖經沒有這人的名字,或許讀者可將自己的名字「填上去」,不斷保持警醒,並在群體中主動作「和平之子」?我們同負一軛作和平之子,可以幫助衝突雙方一步一步有耶穌基督的心思意念,而不是挑撥離間或火上加油。

四、共同的基礎(Common Ground)

在商業調解的過程中,調解員通常會促進雙方找出共同的基礎,之後才尋找解決方案,最後達成協議及雙贏結局。調解最重要大家能夠平心靜氣、理性地商議。在商業社會比較容易調解,在信徒群體反倒不然。從經文中可以找出基督徒5個共同的基礎:

1.共同認信──「基督是主」是我們同一的信仰,主有能力使萬物服從祂的權威,使我們心甘情願地降服並說:「是的!Yes!」。沒有甚麼事不可以協調,因為基督是主。

2.共同目標──教會的使命就是耶穌基督的大使命。傳福音的方式或策略可以不同,但目標是心志合一去興旺福音。

3.共同勞苦──我們是一同出入戰場的,因此要好好彼此珍惜大家,也珍惜在成長班的事奉。或許一同勞苦會有汗水、淚水,但這一切都叫我們生命有所成長,是有血有汗的經歷。

4.同在冊上──每一個同工、弟兄姊妹的名字都記在生命冊上,都是耶穌基督忠實的僕人,都擁有天國公民的身分。雖然在地上,卻可享有天國的特權。此刻即或沒有列出他們的名字,甚至後代也許不知道他們的名字,但神知道。基督徒的事奉,在地上可能沒人注意,但重要的是,神都一一記念。

5.共同抗敵──保羅形容當時有十架的仇敵毒害信徒,引誘他們離開使徒的真道,因此我們須共同抗敵。彼此的紛爭和衝突、彼此看不順眼、彼此秘密地進行另一陣線的爭戰、自相殘殺,結果我們就不能面對主要的敵人,不能在主要的戰線上得勝!保羅曾在林後10:4-5說到:「我們爭戰的兵器本不是屬血氣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使他都順服基督。」是的,我們共同的敵人是那惡者,而不是身邊的人。

在衝突中的弟兄/姊妹,你是如何看對方?這樣自己呢?(通常在我們的視力範圍內是不會有自己存在的!)

但這5個共同的基礎,會否助我們認清他與我原來有這麼多共同的價值觀和本質?如果你正落在人際關係衝突、困擾中,應該首先真誠地面對自己的感受,如委屈、憤怒等。要相信神叫我遇到這些人際衝突,是要我更成長,也要求恩典及勇氣,別忘記有天國的王與我們同在,所以有足夠的恩典、資源去活出屬天生活的模式。要謹記愛不是感受,而是意志,基督因為愛,甘於死在十字架上。在十架上,人看來最軟弱、最無能、最痛苦、最絕望的耶穌,神卻如腓2:9-11所說將祂升為至高……使榮耀歸與父神。

結語

一位醫生在舊同學聚會席間談心,用40個字來形容這40年的成長:「少一點速度、多一點耐性;少一點苛刻、多一點包容;少一點尖銳、多一點克己;少一點說話、多一點聆聽。」這會否是在人際衝突中給我們一點點提醒呢?

日本傳統工藝「金繼」,就是把杯盤的裂痕、瑕疵修補,將碎片重組,然後變成獨一無二的美。衝突讓我們可以有新的學習並帶來成長,但衝突亦會帶來傷害、破碎,而通過神的恩典、醫治、救贖,叫我們可以成為不再一樣的器皿,可以被神使用、成為神手中的藝術品。金色的裂紋不會消失,卻讓我們記得上帝的恩典和榮光。或許我們依然活在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之中,但請謹記保羅強烈的勸喻我們要有和基督一樣的心思意念。恩典永遠足夠我們使用,求聖靈幫助我們調整心態,因為我們都是天上的國民。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