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85周年

講道訊息

相信福音的好土

經文【太13:1-23】

講員:曹偉彤牧師  記錄:杜玉蓮姊妹

引言

耶穌基督愛講故事,祂的故事能塑造我們每一個人,調整我們的生活。然而,我們不是默然地等待將來上天堂,而是現在就讓天國進入我們當中。可是,我們該如何在地上過着天國的生活?耶穌基督用了撒種的比喻去教導我們,當中的焦點是種子和土地。

種子

種子落在不同地方會有不同結果:「有落在路旁的,飛鳥來吃盡了;有落在土淺石頭地上的,土既不深,發苗最快,日頭出來一曬,因為沒有根,就枯乾了;有落在荊棘裏的,荊棘長起來,把它擠住了;又有落在好土裏的,就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4-8)耶穌基督所說的種子就是福音──基督所啟示的真實生命。我們是神的兒女,但也是神的敵人,因為我們惹怒神,又殺害了祂的獨生子,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雖然我們成為天父的仇人,但祂仍然以完全的愛來愛我們。種子就是耶穌基督所啟示的「在神的完全的愛的生命」,撒種比喻的背後是一個基本事實──神的恩典是極其豐盛(extravagant)的,神讓太陽照好人也照壞人,降雨給義人也降雨給不義的人;神不吝嗇福音,既傳給好人,也傳給壞人。我們都是蒙恩的罪人,靠着神的恩典才成為今天的我。

我們不能完全知道好土在哪裏,也不應該自行判斷哪個是好土、哪個是壞土。實際上,我們不需要自己作決定,只管學效神那樣去撒種,將福音撒在不同的土壤上,奇妙的果子就能結出來。我們要思想但不需糾結於收穫,以致費盡心思的去尋找好土。我們應該專心、熱情地傳播神福音的種子,因為使種子成長的是神,而不是你或我。我們所需要的是熱誠,不斷的將種子撒在不同的土壤上──社區、學校,甚至遠至海外。雖然當我們熱情地到處撒種時,也許會遇到困難或碰壁,這些都讓人失望沮喪(就像在石頭地、荊棘地上撒種),然而,耶穌基督仍然叫我們堅持去撒種,不要懷疑福音種子的能力。過去兩年,有些肢體因各種原因不再來教會,就連網上崇拜也不參與,只做其他與信仰無關的事情。這樣,肢體的相交變得艱難了,一切也得重整。雖然福音的工作舉步維艱,但我們仍要無懼面前的石頭與荊棘,繼續撒種前行──這都是為了主,因為我們是相信福音的人。牧者要繼續殷切牧養,弟兄姊妹要繼續接待、關愛別人;大家要彼此相愛,愛那些愛我們的人,也愛那些我們不認識、甚至不喜歡的人;又要餵飽饑餓的人、照顧病人和情感疲憊的人。我們必須盡心、盡意、盡力的去做,因為我們都是相信福音種子的主的門徒。

土地   

1) 落在路旁的
馬太強調人的心是剛硬的,使那惡者能奪走天國福音的種子。「凡聽見天國道理不明白的,那惡者就來,把所撒在他心裏的奪了去;這就是撒在路旁的了。」(太13:19)以賽亞先知對以色列人宣講神的心意,但以色列人頑梗拒絕,結果他們被神放逐。他們因為心是剛硬的,刻意拒絕神的話語,以致那惡者奪走天國的種子。撒但就像鳥兒在空中盤旋,飛下來吃掉剛硬人心裏的福音種子。他們拒絕神的話語,讓撒但繼續操控,犯了神不喜悅的罪,因此神也拒絕他們。

2) 落在土淺的石頭上

有些人為了短暫的利益而衝昏了頭腦,沒有委身基督,所以生命枯萎。有些人聽了道後立刻歡喜領受,卻不願意認罪悔改,所以他們的信心是不穩定的。他們跟隨耶穌不是基於真正的相信,而是渴望看見神蹟。他們因看到耶穌行神蹟而感到興奮,但當知道要為天國福音付代價、面對艱難和逼迫時,便離棄耶穌。所以太13:20-21形容他們:「撒在石頭地上的,就是人聽了道,當下歡喜領受,只因心裏沒有根,不過是暫時的,及至為道遭了患難,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3)落在荊棘裏的

另外,有些人因為世上的憂慮和錢財的迷惑而未能結出真實的果子。「撒在荊棘裏的,就是人聽了道,後來有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把道擠住了,不能結實。」(太13:22)這些人不是受了逼迫,而是因為被世界的憂慮和財富迷惑了,令他們的屬靈生命被擠住,不能結出果子。諷刺的是,就連傳道牧者也不能倖免。

4)落在好土裏的

相反,有些人是委身的跟隨者,相信和明白天國的福音。「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明白了,後來結實,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太13:23)這種表現,與太19:8所說的「心硬」和賽63:17所說的「心裏剛硬」成了強烈的對比。這些委身者心不硬,他們明白神的奧秘和福音的道理。「明白福音」是作門徒的標記,其結出的果子就是太5:3-10所說的:「虛心的人有福了……哀慟的人有福了……溫柔的人有福了……飢渴慕義的人有福了……憐恤人的人有福了……清心的人有福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這種福氣有「有一百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三十倍的。」撒種背後的意義就是叫人悔改,作真正的門徒並且真心相信神,然後經歷到耶穌比喻裏的奧秘與權能。所以,聖經說:「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13:12)

我們是甚麼土地?

世俗主義者認為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社會,會更加理性,更少意識形態、更少狂熱主義,社會因此變得有秩序,宗教信仰只會使社會疲弱。有些崇尚自由的基督徒寬宏地認為其他宗教都是美善的,甚至認為其他宗教的「神」不一定會比基督教的差。一些宗教學者認為現代人對宗教的熱情並沒有減退,只是曾經投入宗教信仰的人,現在已變成政治信仰者──很多人將政治當作自己的宗教,於是政治變成了信仰。這種觀點不是要否定為政治禱告或勸人不關心政治,而是主張不要讓政治全然掌控了信仰與道德生活。同理,也不應讓市場經濟全然決定我們的信仰與道德生活,更不應該讓其他思想或潮流擺弄我們的信仰和倫理道德生活。因為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一定是活在荊棘裏、石頭地上,信心的種子將難以成長。

環顧四周,人與人之間充滿了鬥爭、撕裂,甚至偶而會在街上為了小事而爭吵起來,再加上日益嚴重的貧富懸殊、沒完沒了的疫症……這些都是「石頭地、荊棘裏」。然而,我們也要反省自己到底是甚麼土地?城浸家又是哪種土地?我們得着了福音的種子,但它能否成長?你和我的生命是不是可以被天國的道、天國的福音所界定?還是被人間的「福音」、人間的潮流、價值觀去塑造?剛才詩班的獻詩《寧願有耶穌》對我們有很好的提醒,我們的確要常常讓天國福音的故事去塑造我們的心靈和「土地」。

結語

我們都是相信福音的人,相信耶穌以完全的愛來愛我們,也經歷了這完全的愛。耶穌基督不會放棄我們,因此我們要敬拜神,一起被天國的福音塑造心靈。我們在教會裏要學習彼此相愛,包括可愛和不可愛的人;要餵飽那些饑餓的人,關顧那些患病及心靈疲倦的人;也要往不同的地方傳揚耶穌基督的福音。如此,城浸家便是好土,能結出百倍的果子。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