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85周年

講道訊息

靈性生命之旅

經文【路24:13-35】

講員:曾智聰牧師   記錄:羅慕琳姊妹

引言

訓練事工曾舉辦不同的講座、證書課程、「全民學堂」、「四步研討查經」、靈修、研經營等,然而我們學習、訓練、裝備的目的是甚麼呢?今天的經文再次提醒我們,要與主同行、認識主,並以靈性生命轉化彼此的關係。

臉上帶着愁容(路24:13-24)

以馬忤斯距離耶路撒冷約11公里,步行約需4小時。這兩位門徒在主復活當日離開耶路撒冷,在往以馬忤斯的路上,他們臉帶愁容、沒精打采。從18-24節的對答可知,他們對主耶穌有一定的認識,並且對耶穌的事感到失望。他們認為主是一位先知、有智慧的老師,對祂的事跡及教訓有深刻的印象。他們認為耶穌就是那位他們所盼望、能救贖以色列人的救世主,但主耶穌卻被人釘十字架!他們可以準確地說出釘耶穌十字架的人有官府及祭司,他們關心整件事的發展,過了三天卻懷着失望的心情離開耶路撒冷──這個曾帶給他們希望的地方。人生總會有不同的際遇,有開心,也有傷心難過的時間,這時代又有疫症、戰爭、社會動盪等,不免令人感到沮喪、抑鬱,看不見出路……正如這兩位門徒一樣,我們不免流露出失望的情感,然而這卻是與主相遇的時刻!靈修祈禱生活就是把我們大大小小的事情和感受向主耶穌表達,其中的點點滴滴便是靈性生命旅程的開始。

耶穌在門徒困惑時,便臨到他們中間。同樣,當我們過着自己的生活並為各種事情、困局籌算或不解時,原來主耶穌就在我們中間(其實祂一直都在)。我們要認信「耶穌在我們中間」,這是十分重要的!靈性經驗不一定要很神祕、亮眼或充滿戲劇性,它可以發生在日常生活之中──每個時刻都可以經歷主,關鍵是我們能否察覺而已。每位信徒都要捫心自問,並承認自己對神、對主耶穌仍有很多的不認識,甚至可能窮一生也未能掌握一切(只有神才能掌握一切)。學習是一個更認識自己、更認識神的過程,可以讓我們更留意耶穌在自己生命中的作為,從而令生命更有方向。雖說「學海無涯」,然而學習知識並非只為滿足求知慾,而是要建立一種生活態度及人生取向、一種基督徒的生命質素──活得有方向、令人更謙遜、更願意受教。正如箴言所說:「你要專心仰賴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都要認定他,他必指引你的路。」(3:5-6)、「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9:10)認識神並非只有知識性,而是包括關係──與神、與人所建立的關係。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及成長、邁向成熟,令生命更有方向。

與神同行叫我們更能經歷神。學習神話語固然能鞏固我們對神的知識,但更重要的是經歷神,讓生命更有方向。主真實的臨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但我們是否有留意到呢?讀聖經、參與崇拜及成長班當然有幫助,原來在學校、職場和人際關係圈子中亦可以經歷神!因此,我們實在需要有一套以基督信仰為基礎的價值觀,以回應現今日新月異的挑戰及衝擊。近年訓練事工開辦多元化主題的短期課程──「全民學堂」,幫助弟兄姊妹裝備自己,以應對現今急劇轉變的世代。同時,我們亦不能忽略屬靈生命的塑造,因為門徒生命是重中之重,更加需要花時間及精神投入其中,一同學習及成長。

經文提到耶穌與門徒「彼此交談」,這正是「門徒生命與事奉證書課程」中「同行小組」的重點──學習不止於知識,更要有生命的交流,因為在對話的過程中,可以非常具建設性及深度的。我們是否有留心,人與人的對話也可以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去體會上帝?在猶太人的文化中,一天是由晚上開始的,這讓人聯想到原來每天要先休息,然後將自己交託給神。每一天都是神的計劃,而非自己的計劃;我們每一天都要聆聽並跟隨神,主權在神,而不在我。

選擇強留耶穌(路24:25-31)

門徒說沒有親眼見過復活的主,對婦女的說話又有懷疑,在失望且懷疑的情況下,耶穌與門徒繼續進一步的「彼此交談」。主耶穌解釋整個舊約中指向自己的經文,讓兩個門徒都知道。他們越聽越被吸引,就在他們聽得投入時,他們差不多走到村子,而耶穌似乎想再往前行,當要離開他們的時候,他們以天黑為由強留耶穌。如果他們當時沒有把握機會,耶穌就會離開,門徒便不會知道一直與他們講解聖經的人原來就是耶穌!我們是否有把握每一個機會,而不是等到對事情「有感覺」才去學習、去經歷神呢?我們的確要常常留意身邊發生的事,因為它們隨時是可以扭轉你對生命方向體會的機會。

成長是不進則退的,我們要盡力把握身邊出現的機會,從而不斷成長。在成長班裏,我們都渴望成長,但有些弟兄姊妹可能已在教會多年,也參與各樣服事,令身心俱疲,所以會有熱情冷卻、想「退隱」的情況。生命的確並非一味的埋頭苦幹,當我們達到一個迷失的地步,便會失去原初服事的方向及動力,也失落了一些至關重要的事──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主耶穌,事奉的對象也是主耶穌。因此,我們的生命就是要不斷認識耶穌、經歷耶穌、得着耶穌。

記得十多年前,當時在教會事奉了約十年,我開始感到迷失、失去方向,於是走上了進修之路。起初只是希望充實自己、整理多年的牧養心得,誰知讀了一科又一科,十分忙碌,直到最後要交論文,經過反覆討論及遞交提案後,始終未能完成學業。在過程中,有機會接觸到「屬靈導引理論與實踐」,當時有很深的體會,結果毅然決定轉校,攻讀另一個為期三年的課程。回望這段心路歷程有好些體會,即使兜兜轉轉,亦不感到枉然。雖然比別人多繞了些路,目標、終點亦有所不同,但因着找到自己的方向,我依然覺得是值得的。縱然距離終點還有漫漫長路,但至關重要的,是我清楚有主耶穌的帶領,即使迂迴曲折一點也未嘗不可。當中的過程就是體會、認識、經歷、得着耶穌的過程。

我們每個人都有神所賜的獨特生命方向及計劃,教會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參與才能集各人所長、互相配合,建立多元而合一的群體。我們只要看清楚神帶領的方向,就可以勇往直前;有時或會感到迷惘,就像摸着石頭過河的信心經歷,但每當你願意行出一步,就會經歷多一點,再多行一步又多一點。門徒由無知的人到耶穌給他們講解明白,再到強留耶穌……他們的生命在一步一步的不斷轉化。最後,「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路24:31)深信門徒在整個過程都有非常深刻的體會。

門徒在「吃飯時認出耶穌」。「吃飯」是在聖經或福音書經常出現的場景,這再次提醒我們要留心生活日常,因為隨時也可能成為遇見主的靈性經驗。將每天的日常生活與主耶穌的經驗結連,「認出耶穌」同時也是一個與主相遇的重要時刻。感謝神邀請我們從「陌路人」成為「同路人」,又再進展成為「朋友」、「師生」,最後邀請我們讓神「作主人」。事實上,主耶穌一直不離不棄的與我們同行,只是我們偶爾對祂視而不見,以致回復「老我」而已。

有時候,耶穌的確會刻意的「忽然不見了」,但有時也可能是因為我們犯了罪想逃避神所致,而靈性經驗亦有所謂的「靈枯」、「靈性枯竭」或常說的Burn Out(即筋疲力盡)。盼望有神臨在的興奮雀躍固然是好,但「靈枯」其實也可以是經歷主的寶貴時刻──經歷抓緊主所賜下的禮物、祂曾同在的溫暖,因此「耶穌忽然不見了」的體會雖然真實,但亦不至於動搖我們的信仰。即使靈性經驗的確有起有跌,但我們也無需要刻意「製造」神同在的屬靈經驗,以肯定自己的信心或自我價值,我們要讓「主」真正作主,這樣的「放手」其實是出自一份煉淨過的信心。無論身處任何境況(黑暗或光明),其實都是一樣,只要憑着對神的信心、盼望、愛心去生活,並且認定每天有主同在,縱使有不明白的時候,只要緊緊抓着耶穌的帶領、聖經的提醒,那麼,每一個生命的機遇都可以是神動工的地方。

心裏火熱,立時起身(路24:32-35)

回想讀聖經、祈禱的經歷,是否叫我們的心火熱起來呢?正如剛才提及,我也曾經歷過迷惘及艱難的階段,回望過去,這樣的經歷其實可以換來反思的機會,也可以令自己成長。重溫經驗絕對有其價值及作用,因此歷世歷代所鼓勵的自省方法如寫「靈程札記」或日記等,實在有其價值。這兩個門徒因着他們的經歷能夠「立時起身,回耶路撒冷去」(32節),這與之前灰心失落的狀況形成強烈對比。「立時起身」的動作非常突出,原來反思與行動並沒有互相矛盾,靈性經驗並沒有與日常生活脫節,而是伴隨各人內在生命的轉化,以致能夠一鼓作氣、立時以行動去回應。門徒曾以「天黑」為由強留耶穌,而現在他們卻無視難阻,一口氣再用四小時連夜返回耶路撒冷,並向其他門徒述說他們的經歷。

結語

每一個認識並經歷耶穌的人的生命必然會改變。我們是否希望自己的生命都有所改變?這便要視乎我們的決心有多大!主耶穌與我們對談,使我們成長,而我們也一邊認識、經歷、得着和認出耶穌。縱使有看不見耶穌時,在回望反思後,便可以立時起身,向人述說主的榮耀。以下是我靈性旅程的小小總結:「靈程路上,高山低谷,悲喜交集;有主同行,倍覺輕鬆;回望反思,堅守信心;心被恩感,常頌主恩。」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