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85周年

講道訊息

因基督被傳開而喜樂

經文【腓1:15-20】

講員:方兆雄牧師    記錄:羅慕琳姊妹

引言

上次講道論到腓1:12-14,使徒保羅很想腓立比教會的信徒知道,原來神可以透過他所受的捆鎖叫福音興旺,而從腓1:15-20,保羅想他們知道第二件事,就是就算有些人傳福音並非出於好意,要加增他的苦楚時,神又怎樣引領他去面對。

經文結構

要理解這段經文,得先交代一下在古代文學,包括希伯來文、希臘文、拉丁文,有種常用的文法結構(中文以及現代英文並不常見),叫做「交錯對列法」(Chiasmus)。在概念或重要字詞上,上一組句子先講甲然後談乙;下一組句子好像和上一組平行,但卻是先講乙再談甲,換言之,這是AB-BA的文學結構,在15-17節中:

v15a「有的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v15b「也有的是出於好意」
v16a「這一等是出於愛心……設立的」指向v15b;v16b「那一等傳基督……苦楚」則指向v15a。

因此,正確的解讀應是交錯對列的,即:「這一等傳基督,是出於好意、出於愛心、知道(明白到、認同、記念)保羅是為辯明福音而設立的;那一等傳基督,是出於嫉妒紛爭、結黨、並不誠實,要加增保羅的苦楚。」這裏涉及兩種截然不同的傳福音心態。

一、以美善心態傳揚基督

保羅指出這些人傳基督,是將「耶穌就是彌賽亞」、「是神所預備的救恩」、「人可以藉着信靠主耶穌得救的好信息」,出於好意地傳揚出去。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愛心和真誠,他們的目的是為更多人能得到福音的好處,當中並沒有其他不當的動機。他們的另一個特質,是支持那些同樣真誠地、努力地傳揚福音的人(不論他們處於任何境況)。「知道」指的不單是知道關於保羅的事,也有明白、認同、記念甚至是尊敬的意思。縱然保羅是在捆鎖中,這些善意傳揚基督的同道,也不會因為保羅身陷囹圄而失去對他的認同及尊重,因為他們明白保羅「是為辯明福音而設立的」,這完全是為了福音的緣故,是為要辯明主耶穌基督福音的真理,在外邦的君王面前公開地作見證。迫害保羅的猶太人誣蔑耶穌破壞律法、導致天下大亂,撒都該人更直指祂不曾復活、是異端。因此,保羅要辯護及見證主耶穌是救主,曾在十字架上替代罪人受刑罰,背負人的罪債,以致人可以因藉着信靠耶穌而被創造天地的神接納為無罪,而耶穌從死裏復活更表明他就是那勝過死亡、賜生命的主。
「設立」可以有兩個解法,第一是保羅作為使徒的身份,是神差遣他,神所設立給予的崗位;第二個解法,是神「設立」保羅在羅馬這境況中傳福音,均指出他是被神安排的。不論是他的呼召、他所遭遇的,都是神所設立的。而這些出於好意傳揚基督的人是明白的,知道保羅是一位忠心服事主的使徒。

二、有的傳揚基督卻動機不正

有些人則另有目的,保羅形容他們傳基督是出於「嫉妒和紛爭」。保羅在這段經文所針對的並非傳異端道理的人(見腓3章),而是要提醒弟兄姊妹要小心一些雖然是傳正確福音,但動機和行為並不純正的人。「嫉妒」是指當看見別人比自己好(如際遇或恩賜等),便產生一種負面情緒、搶奪別人所享有的念頭,甚至是破壞行為、以看到別人失去為樂(例如該隱殺亞伯、約瑟被兄長出賣等)。

嫉妒接着會帶來紛爭,保羅樹大招風,當時可能不少人向教會自薦,並以閒言攻擊保羅,例如林後10:10,有人說保羅:「他的信又沉重又厲害,及至見面,卻是氣貌不揚,言語粗俗的。」於是,背後的閒言便成了明爭暗鬥。

人是群體性的,接下來就是拉幫結派。保羅在信中指出他們「出於結黨,並不誠實」,並不追求同心合意,也不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一的心,反而互相拉攏、肯定自己、維護自己的利益,甚至建立自己的勢力(就像哥林多教會的分黨分派)。主耶穌基督的教會卻不應該是這樣,因此保羅對這樣分門分派十分反感:「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浸嗎?」(林前1:13)

雖然這些人也是傳福音、傳耶穌基督,但他們並不認同保羅所成就的事情,於是由嫉妒、挑起紛爭,變成結黨營私,建立勢力或影響力;當他們看見保羅被捆鎖甚麼也不能做的時候,就幸災樂禍,以為這位大使徒正於羅馬的軟禁中受盡凌辱,那些人以為這樣就能加增保羅的苦楚。

保羅怎樣面對

「這有何妨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18a)保羅胸襟廣闊之處,在於他將焦點由別人的不懷好意,轉移到主耶穌基督是否被傳揚。保羅知道這些人的心態不對,也知道他們是透過結黨,經營自己的影響力,但是假如他們所傳的是正確的福音信息,基督的事蹟因此被傳開、更多人認識耶穌而得着救恩和豐盛的生命,敬拜尊崇耶穌基督、稱頌祂聖善的話,那麼保羅便不介意自己在這福音的舞台上淪為配角,甚至消失。在第20節末甚至提到,無論是生是死,「總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顯大」,保羅不在意那些有私心的人,也根本不關心自己是否有影響力或「地盤」,即使生命將要結束,他最着緊的也只會是基督的名會否被顯為大和傳揚開去,讓多人得救。

請注意,保羅並不是同意或支持那些動機不純正的人的行為,他只是在耶穌基督的名被傳揚、顯大的大前提下,不去計較他們的小動作、小陰謀。只要基督的名能被傳開,保羅便可置自己的名聲於道外。第20節,保羅所切慕、所盼望的,就是基督的名照常顯大──能藉保羅盡心傳道,基督的名被顯為大,阿們;能藉保羅犧牲生命,基督的名被顯為大,阿們;能藉着信徒真心傳揚而基督的名被傳揚,阿們;即使透過假意的人,基督的名被傳揚,也是阿們。保羅在困境中仍有這種廣闊的胸襟,因為他並不是獨自面對的。

承上,18-20節是第二種交錯對列形態。18節重點是「基督被傳開」,與第20節尾「基督照常顯大」互相呼應;18節尾保羅的心態與第20節開頭的「照着保羅所切慕盼望的,沒有一事叫他羞愧,還能凡事放膽」亦互相呼應。這也是交錯對列的文學結構,採用了ABCBA的結構。結構的核心往往是這段文字的轉捩點,而19節是核心,表達出保羅想通這些事情的原因:

第19節「得救」的意思是心靈得釋放、解脫,是指內心的重擔被挪開。保羅並不是獨自面對這困境,而是有兩大支持。第一是「藉着你們的祈禱」。原來屬靈上的支持很重要,尤其是當保羅受到攻擊、聽到各樣令他憂心的事情時,在心靈及屬靈上都需要弟兄姊妹的祈禱支持。更重要的是「耶穌基督之靈的幫助」。保羅相信神的靈在宣教的旅程中加添了他的力量、不斷引領他到不同的地方建立教會,而在當時的處境,聖靈的確給他能力面對壓力。

思想與學習

(1) 我們要真誠事奉神

服事要懷着善意、真誠和愛心,凡事為了別人的好處,更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基督。當看見別人做得比自己好、更有果效時,與其心生嫉妒,不如見賢思齊,互相學習,而非結黨紛爭,就像弗4:2-3所說:「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保羅很需要別人的代禱,我們也需要以祈禱支持傳揚基督和以愛心服事神的人,包括宣教士、教會同工長執、成長班導師等。

(2) 當心另有企圖

在事奉上,我們要留意辦事的方法。神是公義的,不單注重結果,更注重方法和過程,因為神一直在鑑察我們。我們必須時常在神面前反省和校正自己的事奉心志,時刻檢討自己事奉時,到底是事奉神還是心存其他目的。正如主耶穌基督教導,從果子就可以辨別出是甚麼樹──在行事為人、事奉的過程中,是否出於嫉妒?或者傾向拉攏一些人去壓制另一些人?是否尊重一起合作事奉的人?還是視其他人為自己的對手或假想敵?以上這些舉動,是會讓那些真誠事奉神,在主內建立人生命的人憂心的。當然,弟兄姊妹不單要留意他人,更重要的是要留意自己。有時是自己做了而不自知的,那便要多虛心請教別人對自己行事為人的意見,以人為鏡,有時的確可以「照出」自己看不見的一面。

(3) 交託上主

然而,我們也要相信神有足夠的恩典及憐憫,不需妄自菲薄,讓自己的軟弱成為事奉的絆腳石,認為自己心志未完全就不去事奉神。人性是很複雜的,我們各人也有很多的不足,正因我們都是罪人,所以需要蒙上帝的恩惠。我們的屬靈目標是以真誠愛心事奉神,但若要求自己或別人要百份百真心才去事奉,甚至因為我們對完美的執着,以至要先有完美的計劃、完美的人才方踏出第一步,那麼福音將很難被傳開。只要傳的是真理,相信神是可以用很多不完美的人去成就祂那完美的計劃。神是知道我們的軟弱的,當我們盡心事奉時,會否關注自己是否被尊重、能否提高名聲、影響力,或炫耀自己的能力?抑或你只是「捱義氣」或出於一時意氣?就讓我們彼此勉勵,一起進步,懂得在神面前反省,以神話語的亮光照亮我們內心深處,有錯的,在神的面前悔改;有看不過眼的人或事,便求神鑑察,也留意學效保羅的胸襟。但願我們能像保羅一樣,在神面前問心無愧,不論我們身處甚麼境況,只要以神的名被傳揚為最高的目標,就必蒙神悅納和祝福。

結語

希望透過經文,能幫助我們校正事奉的心志。縱使有些事情不如我們所想,但假如能傳揚主耶穌的福音、正確的信息,我們就要把人的不足都交託給神,由祂去審察和判斷。但願我們喜樂,是因為基督被傳揚,而不是因着那始於嫉妒結黨、終於虛榮而得的滿足。我們亦要相信賞賜的是神,願我們的心志在神面前蒙悅納。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