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城浸信會
85周年

講道訊息

從箴言學習「與人結連」

經文【箴25:8-10】

講員:梁明財牧師   記錄:梁莊儀姊妹

引言
為配合教會今年的主題:「基督是主,與己與人結連」,我們會從箴言及腓立比書選取有關經文,與大家一起領受。今天選讀箴言,以下是25:8-10原文直譯的版本,當中段落次序稍作了調動:「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吵,免得至終你就不知要如何行。」「(免得)你的鄰舍羞辱你,要與你的鄰舍直接爭辯你的案。」「不可洩漏別人的祕密。恐怕聽見的人責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經文可分為三個段落,包含了兩個重要的訊息。

不要太「快」,更不要快「閃」

「你所看見的,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訟,最後你就不知怎麼做。」(箴25:7下-8《和修本》)原來那人看見某事發生,或見到爭執,以為要為人家或自己出頭,便與人爭拗。我們當對所看見的事情小心謹慎,不要太快下判斷,這便是句中「不要冒失出去與人爭訟」的意思。經文教導我們不要太快作判斷,別以為眼看見的就是真實──我們會否只看見表面、包裝,或只從某個角度來看事情呢?

情形就像駕駛者,有時自以為看清楚前路,卻原來也有看不見的盲點。人有時所看見的又未必是事實的全部。有人選擇性地收聽,只「接收」與自己立場類似的意見,我們是否聽得全面呢?我們應多從不同的角度來聽、來看,更要站穩聖經真理的立場。信仰是生命、生活、價值觀和立場,我們應當抓緊聖經真理的立場,然後從不同角度來觀照事情,否則只會淪為接收了許多資訊,甚至以此替代了更重要的聖經真理。即使肉眼看見了,也要小心分析,因為太快下結論只會帶來輕率的後果。箴言智者提醒我們不要太快作判斷,尤其是當有爭拗的時候,切勿立刻以為自己所看見、所知道的,便是全對。這幾年流行「慢活」,這不單可應用在我們的生活裏,當各人有不同的意見,甚至惹來爭端時,「慢活」也可以派上用場。然而,有些事情,如防疫工作等卻是刻不容緩。那麼,究竟甚麼時候要快、甚麼時候得慢呢?關鍵是要學習分辨,羅12:3下教導我們當「看得合乎中道」,正好回應了甚麼時候要快,甚麼時候得慢。經文中的「看」,指出我們要思想、細察、作判斷。而「合乎中道」則提醒我們要合理、謹慎、執中不偏袒,別將自己看得過於所當看的,因為人常常會覺得自己很重要,以為自己總是全對的。求神賜我們有合乎中道的智慧,以免我們太快作判斷,又或因延誤,引致不良後果。

第二小段經文提醒我們別太快下判斷,以免引致錯誤而抱愧蒙羞;但另一方面亦提醒我們要跟鄰舍作直接爭辯。我們不要太快,但也不要逃避。當大家意見不合,甚至彼此有爭拗,有人會選擇直接溝通,也有人會因為感到困難而逃避責任。最要緊的是多作直接溝通,減少誤解,不宜只作間接的表達或接收,否則只會帶來不良的後果。

這裏以士17:6,21:25作一個小結。這兩段經文令人印象深刻,《和修本》的翻譯很有意思,亦較貼近原文:「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各人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如果各人都照自己眼中看為對的去做、只着眼於自己所喜歡的,便是自以為是、自作聰明,最後變成天下大亂。可怕的是,有人以為自己掌握了真理,甚至以為自己就是真理,他說的話、做的事必是對的。我們切勿以為真理總在我手,即使我們以聖經為真理,也應抱持謙卑的態度來講論聖經,因為如果大家都有自己的「真理」、意見、立場,即使是直接溝通,也未必能有良好的結果。

我鼓勵大家,若然許可,應多點直接溝通;但也不要高估自己,不要自以為是;處理爭拗時,要多點表達,與人分享。各人總有不同的看法,如溝通過後仍各持己見,便要學習彼此接納(投票也算是其中一個解決方法)。當有些事情要作最後判決時,自己承擔了責任後,便要將結果交託給神。真理自會愈辯愈明,至於最終的決定是否正確,以我們有限的智慧實在難以完全明白,此時,我們當謙卑在神面前,並且經歷時間的考驗。當我們要做決定時,林前13:9-12可以作為提醒:「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到那時就全認識,如同主認識我一樣。」經文教導我們對從前、現在、將來所知有限,所見的也模糊不清,因此唯有謙卑在神跟前,靜候主再來,當那完全的來到,有限的便歸於無有。正如林前16:22所說(直譯):「主啊,願祢來!」(亞蘭文是Maran atha)人際關係是需要經歷時間的考驗,唯有到主再來時,一切才可清楚明白。在啟22:20,約翰告訴我們,耶穌說:「是了,我必快來!」然後他領我們禱告:「主耶穌啊,我願你來!」當中提醒了我們,耶穌必定會回來(只是我們不知道那日子而已),我們要好好把握今天,因為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日子,耶穌便會回來,因此我們要警醒,持守聖經的真理,趁耶穌再來之前竭力為神傳揚福音。

作一個「有信用」的人

「不可洩漏別人的祕密。恐怕聽見的人責罵你,你的臭名就難以脫離。」(箴25:9下-10)你是個可以「守秘密」的人嗎?若人說話太快、太多,他能守秘密嗎?《現代中文譯本聖經》把上述經文翻得很直接:「不可洩露別人的秘密;否則,你將被視為不能守秘密的人,且無法擺脫這種羞辱。」不能守秘密的人沒有信用,他的誠信也有問題。若有人批評你「無信用」,這是很大的羞辱,是無法擺脫的。無論是否受了冤屈,若要重建信用或誠信,也是十分艱難的。信徒應小心,要常常檢視自己是否有信用?人無信而不立,人與人之間的互信是做人的「第一步」,而「與人結連」的要求也是如此。當我們遇上誠信的挑戰時,我們看重甚麼呢?我們會否為了個人利益、慾望、自信放棄誠信,不再持守自己的承諾嗎?

「與人結連」幫助我們「與己結連」,令我們多作反省,更認識自己。我們的誠信足以讓人信任嗎?在人際關係裏,我們應如何與人相處?太7:12提醒我們如何「與人結連」:「所以,無論何事,你們想要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我們對舊約先知和律法也許認識不多,但原來當我們懂得這段經文後,便能認識更多了。假若我們想別人為我們守秘密,自己便應該先作個有誠信的人,這是耶穌教導我們最重要、最簡單直接的道理。

在人際關係裏,我們要先認識自己,然後才能與人有美好的結連。可是,你認識自己嗎?你想人怎樣待你呢?你又想神如何待你呢?「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心中智慧的,必受命令;口裡愚妄的,必致傾倒。」(箴 10:8)如果我們想與神有更緊密的結連,便應多思想自己如何待神──先察問自己對神有顆怎樣的心。我們想神怎樣待我們?若心中有智慧,就可以經歷到神如何待我們,口裏千萬不要像愚妄人,話不要說得太快、太多,「心中智慧的」幫助我們分辨甚麼時候快、甚麼時候慢,如何合乎中道。箴言教導我們要從敬畏耶和華開始,如果帶着敬畏神的心,我們便會得着心裏的智慧。然而,我們心裏可會真誠的敬畏神嗎?

士師記能幫助我們檢視有一顆怎樣的心,也提醒我們心裏不要忘記神。「以色列人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忘記耶和華他們的神。」(士3:7)這句話在士師記重複的出現,我們要反省自己可有忘記神?我們有將神放在心裏嗎?當我們帶着敬畏耶和華的心,就得着智慧,並知道如何看得合乎中道。總括而言,「與人結連」之道是不要太快,也不要「快閃」,要作個有信用的人。「與人結連」幫助我們認識自己,與自己有更好的結連,以致能更健康地成長。

結語

最後我想用幾段經文來作總結。雅1:19-21「我親愛的弟兄們,這是你們所知道的。但你們各人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因為人的怒氣並不成就神的義。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這與箴言的教導互相呼應,神的話教導我們與人結連的真理。在創9:17「神對挪亞說:『這就是我與地上一切有血肉之物立約的記號了。』」立約的記號是彩虹,它最重要的意思是提醒我們,神是那位立永約的神,當我們看見彩虹的時候,便叫我們記得神是信實、守約施慈愛的。「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耶和華諸般的慈愛;是因他的憐憫不致斷絕。每早晨,這都是新的;你的誠實極其廣大!我心裏說:耶和華是我的分,因此,我要仰望他。」哀3:22-24也提醒我們,即使在艱難的環境裏,神的憐憫慈愛仍在,更重要的是祂信實極其廣大,我們當仰望這位守約、慈愛、信實的神。既是這樣,我們更要與這位信實的主結連,以致我們與人結連時,能將自己看得合乎中道,做個誠實有信用的人。

在士11:29-40,耶弗他信守了一個錯誤的承諾,最後卻要將女兒作獻祭。可惜,他是錯誤地守了信用,我們不應學效。而在路19:1-10,撒該本是個稅吏,人們都看不起他,他信譽破產,但當認識了耶穌、重新做人後,基於神的信實,耶穌稱他為亞伯拉罕的子孫。神的信實拯救了撒該,讓他的生命得着改變、重生並成為有信用的人。願我們與信實的主結連,然後「與人結連」、「與己結連」,將自己看得合乎中道,並做個有誠信、有信用的人,這便是從箴言裏學習如何「與人結連」之道。

九龍城浸信會 Facebook 專頁